改革开放以来旬阳的巨大变化
按照县政协2010年11月16日的会议安排,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走访了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主要领导,政协办、社事委一道听取了卫生局领导“十二五期间城镇化进程中卫生事业发展”设想汇报,同部分乡镇卫生院长进行了座谈,部分民营机构负责人进行了对话,同时走访部分群众了解了对医疗卫生方面的要求和建议,对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面临的形势、发展的趋势和十二五规划设想,有了初步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一、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全县卫生事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以保障全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要务,在合作医疗,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人力资源配置,整体服务能力等各个方面和水平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全县现有医疗机构434个,正式职工1131人,专业技术人员974人,大专以上学历623人,中、高级人员290人。医疗用房3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近亿元。县、乡、村三级卫生网络基本健全,卫生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服务功能得到了提升,可基本满足广大群众的医疗保健要求。
2、农村卫生事业长足发展。一是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工作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06]33号)得到了全面贯彻落实,财政预算到位。二是通过各种形式和各类培训人员素质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新增专业技术人员271名,三是创等达标工作取得成效,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进入“二甲”行列。
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著有成效。国家扩大计划免疫规划工作得到落实,基础有效接种率达到95%以上,结核病治疗归入国家减免,艾滋病防治、“四免一关怀”政策得到落实。传染病发病率处于低流行状态,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明显提高,地方病防治、职业病防治、饮用水监测等工作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得到加强,卫生创建省级卫生集镇一个、市级五个、市级卫生单位22个、卫生村10个。
4、妇幼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40/10万以内,婴儿死亡率控制在6‰以内,住院分娩率达97%,妇女儿童健康指数有了较大提升。
5、卫生监督工作积极推进,探索完善了县、乡、村三级联动卫生监督工作机制,餐饮单位卫生许可证持证率、从业人员健康证培训合格率达98%以上。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强化医疗服务市场,保证了全县群众医疗安全和食品安全。
6、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2005年实施新农合以来,参合人员在市、县、乡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45%、65%、80%,报销补偿提高到人均2万元,特大病最高可达7万元,大病住院人均补偿医药1650元,参合率达95%。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逐步提高。
二、面临的形势
1、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处于转型时期,从卫生事业走向市场经济又转归到公益性,原有的医疗模式、医务人员的思想意识都需要有较大的转变,对政府的管理职能有了新的要求。
2、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人口分布将会有重大变化,医疗资源将会随着人口分布变化而重新调整和配置,位移人口的环境改变将会影响疾病谱的变化。
3、基础网络薄弱,基础设施脆弱,村级卫生室没有达到全覆盖,农村公共卫生保障能力不够,缺人员,缺经费、缺设备的现象依然存在。
4、人力资源总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复合性人才匮乏,人才缺乏有序流动,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人才断层,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5、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有待完善,监管力度,区域卫生规划有待加强,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制规范。
三、发展趋势
(未完,全文共8673字,当前显示145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