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谈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程改革已经进行多年,作为肩负着学校思想教育的思想品德教师更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了解新的课程改革对学科的要求,努力转变教学方法,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德育教育相统一,切实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也只有切实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为学校的德育工作保驾护航,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增添辉煌的一笔。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改革

自教育部2006年规定,高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课调整为四门,将原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整合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前分列的“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整合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另两门思想政治课则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第3次对思想政治课进行大的调整。此次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调整既是适应高校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的需要,也是适应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需要,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这一课程的建设。进人新世纪,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成为事关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一项战略任务。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改革的原因

1、教学方法守旧:重理论体系阐述,轻实际问题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把理论知识的积累视为教学的“硬任务“,而把能力、素质的培养,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真正树立视为“软任务”,单纯强调理论知识、观点的传授,而较少考虑方法的掌握、分析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这样培养的学生往往缺乏实践经验,对相关社会问题既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亦不能用积累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这样的讲课方式既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渴望,也不能进行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造成学习方式的单调和学习效果的低下。

2、教学手段滞后:重教师单向“灌输”,轻师生双向交流

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大多是沿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基本特征是“一多一少”:教师讲得多,学生想得少,重教有余、启发不足。政治课授课的过程被形象地描述为“幻灯片一打,睡倒一大片”,很多教师过分依赖幻灯片,把授课过程等同于读幻灯片的过程;有的老师上课没有突出主题,脱离授课计划,把政治课当成故事课。有的教师以权威自居,尽管把教学内容设计得很好,但难以走进学生的心灵,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程度较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

3、教学效果不理想:缺乏实效性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不专心听讲的、不带教科书的、睡觉的、小声说话的学生大有人。归纳起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映基本上有三种:一种是“全盘接受”,不动脑思考,上课不过是走个过场;一种是“部分接受,部分质疑”,这些学生有的能主动找老师探讨问题、抒发己见,有的则保留问题、心存矛盾;还有一种是“完全排斥”,认为所学的内容与现实脱节,没有意义。前两种是绝大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反映,后一种则存在于极少数学生当中。这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很难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缺乏实效性。

二、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未完,全文共12356字,当前显示138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