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重庆城乡统筹——探路中国农村第三次变革

建国前后的农村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消除了封建社会的制度基础。1980年代初的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解放了生产力。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2007年国家设立重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由此拉开农村第三次变革的大幕。所谓城乡统筹,就是要全面兼顾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同发展共繁荣;所谓综合配套,就是要克服行业改革、专项改革“分线作战”的局限,通过系统设计、联动攻坚,实现整体突破。

重庆城乡二元结构十分典型,推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可从其它地区探索示范。一是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主城区是超过5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农村常住人口1420万,农业户籍人口占全市的72%;全市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农村占97%以上;2008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为3.5:1,大于全国和西部城乡落差。二是大工业与小农业并存。城市现代化大工业有一定规模,农村仍然以肩挑背扛的原始劳作为主,还有大巴山、武陵山国家级集中连片贫困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必须综合考虑城镇发展和“三农”问题,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一、引导城镇资本下乡,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

城镇资本下乡配置农村资源,有利于打破城乡分割、产业分割,统筹城乡发展。重庆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每年确定一批统筹城乡市级示范项目给予支持,带动城镇企业下乡发展。

一是发挥政府投资集团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先导作用。由重庆高发公司抓紧建设连接主城和远郊的高速路网,高投公司推进县乡道路建设,城投公司建设辐射农村的城镇社会服务设施,水务集团、水投集团推进供水、排水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能源集团、电力公司加快农村电源建设、电网改造,地产集团参与农村土地整治。大力支持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公司改善农村通讯条件。各区县成立相应的政府投资主体,协调推进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引导社会资本进村发展现代农业。重庆金科集团展弘农业发展公司在涪陵区义和镇投资1亿多元建设现代农业园,租赁农民土地5700亩,成片整治后移土培肥改良土壤,科学规划建设干道、便道、供排水管网、储水池等,雇佣当地村民耕种,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北碚区按照专业化、规模化、园区化的思路发展现代农业,初步探索出一条城镇资本带动农村发展的新路子。如以渔业为主整体打造的“大地渔村”,正形成水产养殖、垂钓、观光、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渔业基地,被评为中国第五届十佳小康村、重庆市新农村建设十佳示范村;为了引导农民集中居住,统一规划建设了具有地方特色“重庆农谷”,极大地节约了农村建设用地,改善了村民基本公共服务,获重庆村镇建设金奖;以体验农业、农耕文化和现代农业示范为主,整体规划建设的“美丽乡村嘉年华”,被评为重庆十大乡村旅游项目和重庆创意产业基地;以花卉苗木成片开发为主,集新品研发选育、工厂化栽培、销售为一体的“多彩园艺”工程建成投产,以引进台资为主的重庆台湾农民创业园启动建设。此外,以桃树种植、水果加工、观光旅游为主的“金峡桃源”,以规模化畜禽养殖、畜禽产品加工为主的“胜天牧野”等一批主题农业园建设不断推进,城乡产业链接、市场对接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二、引导土地流转,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未完,全文共28398字,当前显示135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