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引导”——教育学生的两种选择2

——教育学生的两种方式

玉环县楚门中学李金福陈赛君

要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教师习惯用“训斥”的方式与学生对话,以显示其权威,但无形之中削弱了其教育的功能。本文通过案例的展现有力地说明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最好采用“引导”的方式,即“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该教育方式要求教师学会运用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和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来解读学生的言谈举止。平常可以从“觉察和处理自身的情绪、肯定和欣赏每一位学生、识别学生是否面临心理危机”三方面着手实践和反思。

关键词

训斥

引导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一段对话

如果一个学生打架后,一般的师生对话大概是这样的:老师:你为什么打人。学生:他们嘲笑我。老师:他们为什么嘲笑你。学生:我不晓得。

老师。你不晓得,就要打人,这还了得。……

不知道老师们有没有发觉,这段批评学生的对话,与警察和马加爵的对话很相似。如:

民警:你为什么杀人。马加爵:我觉得我太失败了。民警:你为什么觉得自己失败。马加爵:我觉得他们都看不起我。民警:怎么会有这种感觉。马加爵:他们老是在背后说我。民警: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马加爵。他们都说我很怪,把我的一些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甚至是一些隐私都说给别人听,让我感觉是完全暴露在别人眼里,别人都在嘲笑我。

民警:你觉得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说你。马加爵:可能是因为我比较穷。

这两段对话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的交流方式——“训斥”。很多人在与他人对话时,只想让对方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和罪责,如:“你为什么打人”,言下之意是“打人是不对的,你得承认错误,向对方道歉”。当学生陈述理由是因为对方嘲笑他,老师追问道:他为什么要嘲笑你,而不嘲笑别人。意思是说:他之所以嘲笑你是事出有因的,你肯定是做了些让他嘲笑你的事。这样的对话是毫无教育意义的,它只是教师维护自身权威的一种方式,根本没有顾及此时学生的感受,也不准备客观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1只是一味的要把学生对抗的情绪压制下去,以显示其自身的英明。

民警在与马加爵对话前,就已经先入为主地认为:马加爵是个道德败坏、丧心病狂的社会渣子,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因此主要就是突破其思想防御底线让其认罪。有了这种想法,在其问讯过程中,民警根本没有注意到马加爵言谈中暴露出来的一些成长困惑,如:“我觉得太失败”、“我觉得他们都看不起我”、“他们老是在背后说我坏话”、“他们都在嘲笑我”、“因为我比较穷”。如果我们能关注这些认知上的偏差,能多方了解其成长的环境和经历,能多理解他的情绪,我想我们是可以理解他为何会成为现在这样的人,在劝其服罪会更有效,对社会他人的警示也更有意义。另一种方式

如果换一种对话方式,效果会怎么样呢。如:老师:你为什么打人。学生:他们嘲笑我。

老师:他们嘲笑你时,你很气愤、很难过是吧。学生:……

老师们,请注意这段对话与前面最大的区别是:此时教师把学生的内心体验准确地表达了出来。作为学生,此时你会怎么想。“呵,这老师怎么没有责怪我,还把我此时的心情都说出来了,可能他会有耐心听我讲事情发生的经过,我该不该告诉他呢。我还是先告诉他一些,看看他的反应,然后再决定是否多告诉他一些。”一场真正的对话就此开始了。我把这种交流方式称之为“引导”式教育。它最主要的特点是“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即:教师在与学生对话时,首先关注到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感到被理解、被接纳,情绪从愤怒转向感动,此时再进行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未完,全文共11100字,当前显示140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