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我国城市交通拥挤堵塞原因及其缓解的基本途径

、我国城市交通拥挤堵塞的基本原因影响我国城市交通的基本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1.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强,同时也是一个经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小分类中,我国属于最低的一档。但值得注意的是,自1991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持续超过10%,这种持续地高速度发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前所未有的。1993年美国、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3.1%、2.6%、3.8%,俄国是一11%,而我国则是13.4%。由于经济的高速度持续增长,居民的收入相应地大幅度增加,以全国银行存款余额来说,1978年人均22元,到1993年6月,全国人均1100元,增长了50倍。持续高速度增长的经济和高速度增长的人民生活水平,必定对交通产生强大的需求。

2.车辆高速度增长高速度增长的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对交通产生强大的需求,首先表现在我国机动车和自行车高速度增长。一方面,刺激了汽车工业的大发展,从1978年到1993年,我国汽车产量由14.9万辆增加到128万辆,增长7.6倍,在世界汽车工业严重滑坡的情况下(见表1),1993年比1990年增产151%,其速度居世界首位。另一方面,大大刺激了客货运量的增加,特别是90年代以来,增长速度更快。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1990年和1993年汽车生产情况表1

8.城市发展与交通供给之间不协调首先应该看到,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根据世界人口统计,1950年全世界城市人口69800万,占世界总人口的28.7%,198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42.2%,预计到200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320000万,占总人口的50%。如果我国到2010年,城市人口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则将有3亿多人进入城市。如按人均每日交通出行2~3次计算,则全国城市中每日要增加7亿次交通出行,这对交通供给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而这个天文数字不是不可能出现的。其次应该看到,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势可能要比其他国家速度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加速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刺激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人城市。城市中增加一个人,对交通的需求远比对居住、食、上学、求职等的强度大得多,后者是静态的,前者是动态的。因而,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交通需求呈“几何级数”上升,而交通设施建设只能以“算术级数”增加,这就产生了严重的不协调。

9.道路交通建设与交通拥挤区域缓解不协调道路建设除投资外,往往还有许多前提条件,比如拆迁、地价、文物、绿化等的限制,而一般来说,这些限制条件比较集中于人口密度大的市中心,属于交通拥挤的区域。因此,往往是花了很多钱,搞了很多道路交通建设,但缓解不了中心区的交通拥挤堵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道路交通建设与交通拥挤区域缓解不协调的含义之一。道路交通建设与交通拥挤区域缓解不协调的另一层含义是:道路交通建设不适应城市的布局(城市的主中心和副中心)、已有的道路网结构和公共交通的要求。在我国一些城市中,无论是道路网的建设还是公共交通系统的布局,由于各种原因,缺乏系统的考虑。比如,环路倒是修好了,但是从城市主中心向四周辐射的主干道网络没有形成,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形成环路上交通拥挤,城市主中心也会拥挤。因为从市中心以外区域的车辆很快就到了环路上,可是由于通向城市主中心的放射性主干道或者不通畅,或者没有形成,因而造成环路上的交通拥挤。在这种情况下,非但不能缓解城市主中心的交通拥挤,反而会加重主中心的交通拥挤。


(未完,全文共24870字,当前显示148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