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上一轮大部制改革回顾与启示

第一轮大部制改革的成就有目共睹

大部制框架初现,部门职责更加明确,改革方向得以确立

第一轮大部制改革取得的进展,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

一是大部制框架初现。根据十七大“加快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的部署,首轮大部制改革在机构整合方面迈出一大步,组建了交通部、工信部、人社部、环保部4个大部门,涉及调整机构15个,减少4个正部级机构,政府组成部门由28个减为27个,大部制框架初步形成。地方的大部制改革,基本上与中央相衔接,一些地方还进行了大胆探索,既有规定动作,又有自选动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例如深圳将46个政府机构整合为31个,精简1/3;顺德将41个党政机构整合为16个,精简达61%,力度居全国之首;成都综合设置水务局,改变了“多龙治水”的局面。

二是部门职责更加明确。在机构整合的基础上,政府部门“三定”紧跟上。按照转变职能的要求,取消、下放了国务院部门职能60多项,把一些不该政府管的职能转移出去;加强了能源、环保、社保、住房、安全生产等机构的职能配置,以把政府该管的事管好。同时,按照理顺职责的要求,集中解决了70多项部门职责交叉问题,明确了200多项部门职责。这对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履行职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是改革方向得以确立。十七大提出要“探索实行”大部制,十七届五中全会、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坚定推进”大部制改革,十八大进一步提出要“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这就体现了中央推进大部制改革的决心。现在,大部制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大部制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成为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可以说大部制改革方向的确立是最大的成绩。

第一轮大部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内部整合没跟上,职能转变不到位,部门关系未理顺,上下对口成两难,职数超编难消化

调研分析表明,上一轮大部制改革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目前仍处于不断深化、攻坚克难的阶段。

一是职能转变不到位。大部制改革的核心在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从调研情况看,大部制改革后,转变职能不到位是一个突出问题。一方面,政府部门仍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如有的下放权力不见行动,减少审批流于形式,社会和公众感到审批事项仍然过多过细。据今年人民网2月26日对“两会”热点问题的调查,29%的网友觉得审批手续牵涉部门过多,权责不清,不知道该找哪家机构办理。另一方面,许多政府该管的事没有管好,比如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老百姓都觉得政府该管,但许多问题却迟迟得不到解决,出现“缺位”。

二是内部整合没跟上。在第一轮大部制改革过程中,一些机构归并之后,内部整合却没跟上,像一个“松散联合体”。调研显示:一是部门原有机构大多没有按照新的定位进行优化重组,部门内机构职责交叉、相互牵扯的情况,比较普遍。二是有的部门内部机构整合在一起之后,仍各干各的,一些内部机构的决策没有提到大部门层面进行统筹协调,统一决策三是部门内部决策与执行分开,迄今尚未找到一种合理可行模式,甚至对能否分开问题仍存在着很大争议。上述情况,制约着大部门作用的发挥,使提高效率、提供服务的预期目标,打了折扣,说明机构“物理合并”不易,“化学反应”更难。


(未完,全文共14189字,当前显示131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