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让音乐教育从“老区”中走出来

——初探信息技术与音乐整合的几点试验

小学音乐教学,是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音乐教学要脱胎换骨,辞旧迎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旧的圈圈套套中跳出来,以全新的面目进入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

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早已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和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并在音乐教学中发挥了它强大的作用。小学学生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为学生欣赏、表现音乐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感受、想象、表现、创造等综合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这样,才能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又使学生的素质在愉快、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中得以提高,大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多媒体是伴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和成熟的。它是指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传达形式的综合。在这里可理解成在计算机平台上对信息载体,包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文字的收集,加工、处理和再现,使信息表达得更具综合性和表现力。在音乐教学中,采取midi音乐、声音、文字、图片、动画、电影、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又能极大的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采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改革的新跨越,将是当今音乐教学改革的立脚点和开拓创新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媒体,引情激趣

在传统中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音乐学习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这样,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在教唱《摇篮曲》这一课,我利用多媒体画面,再配上优美的乐曲,亲切的朗诵,让学生在静静的欣赏中初步了解到这首歌表达的内容。当学生会唱理解后,再让他们闭上眼睛,静静的欣赏那舒缓悠扬的歌声,头脑中幻想着小宝宝睡着后宁静、安逸的画面。在这种意境中,孩子们的思维被优美的语言和音乐调动起来,内心的情感也被激发了出来,使他们真正领略到了音乐的美。

在欣赏课《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教学中,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边听边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用表情和动作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通过欣赏课件中栩栩如生的画面,深刻地体会到乐曲中那悲凉的气氛和痛苦的回忆,同时也深刻体会到旧社会带给人们的苦难生活。此时此刻,教师又不失时机的要求学生将自己平时积累的,关于体现旧社会人们受苦受难的古诗词作品配乐背诵给大家听。目的在于不但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使学生在自我理解中,更能深刻地认识到新旧社会的对比,从而珍惜自1


(未完,全文共9988字,当前显示136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