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八达岭长城及其景区建设
内容摘要。旅游给我国的风景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在发展中风景区都受到或多或少的损害。八达岭长城是世界旅游胜地,既是世界文化遗产又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当地经济的发展与景区保护产生矛盾。本文除了欣赏长城的独特建筑和宏伟,还试着分析八达岭长城景区建设的不足以及对其的损害。
关键字:八达岭长城
世界遗产
风景区
一、八达岭长城概况
长城位列世界七大奇迹之首,它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它的发展经历了春秋战国—秦—汉—明—清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始建于春秋战国,诸国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而在各自的边界上纷纷修筑了一段段长城——“互防长城”。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吞并六国,统一中原,建立了封建王朝。为了加强统治,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秦王朝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连接起了原来北方燕、赵、秦三国的长城,修起了一道东始于辽宁省的鸭绿江边,西至甘肃省嘉峪关的长城,即中国历史上第一道万里长城。保存至今仍然完好的长城,绝大多数为明朝所修筑。明代为了加强防御,在建国之初就提出了“高筑墙”的口号,在明朝270多年统治中,先后有18次大规模的修筑工程,长达八十余年。经过八十余年的修建,八达岭长城成为城关相联、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严密防御体系。
长城作为世界遗产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分布于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新疆等地,具有极高的艺术、历史、科学及旅游观光价值。八达岭长城属居庸关体系,明时修建,是北京地区保存最完好也最具有代表性的长城。八达岭长城以其宏伟的建筑、磅礴的气势、壮丽的景观、优美的环境,令无数游人向往和叹服。早在1982年,八达岭长城便被列入“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后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又被授予“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等称号。八达岭长城作为北京乃至中国的标志,向世界展现出一道历史与现代、人文与自然、现在与未来和谐交融的独特风景。
八达岭长城总长达7600余米,以关城为中心,北到十二楼,南至好汉坡最高点,已向游客开发可供游览的城墙地段达3741米。八达岭长城景区初步形成了以3741米长的长城开放地段和长城全周影院、中国长城博物馆为主体,戚继光景园、袁崇焕景园、长城碑林景园为辅助的游览体系。八达岭长城向南北两个方向,随着山脊的高低起伏,曲折连绵地向远处延伸,八达岭长城为万里长城中最雄伟的地段之一,盘桓起伏于群山峻岭之间,层峦叠翠、山势巍峨。八达岭群山的苍苍茫茫和长城的磅礴气势交相辉映。
二、审美与实用
八达岭自古就是南北交通要道,自春秋战国起八达岭就成为军事战略要地,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军事防御作用和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八达岭战略地位重要,是修筑的重点地段,城墙高大坚固,敌楼密集。牢固的防御系统的建筑,一方面依赖于城墙的坚固,另一方面是通过特殊的选址与精心“层层布防”,使得八达岭长城成为坚固的防御系统,从而在使用刀剑、戈矛、弓箭为主要武器的时代固若金汤。
除了宏伟,它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说“中国伟大的美术,最壮
丽之美,莫过于长城”。无论是从建筑还是艺术的角度,长城都展现出了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出炎黄子孙崇尚的民族之魂。实用与浪漫相结合,追求整体气势,绵延万里,气势宏大。八达岭长城用巨型花岗岩条石和大型城砖砌成,墙身高大坚固。站在长城的峰顶上可观群峦耸立,连绵不断,长城如巨龙连绵盘桓于燕山的群峰之中,八达岭长城与大地和山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可谓山河壮丽,气象万千。
(未完,全文共7265字,当前显示146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