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合作学习简论

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就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指出:"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1]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则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2]在我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也提及并倡导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但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合作学习在国外行之有年,但我国合作学习的系统研究与实践却起步较晚,且理论研究滞后,普及程度不高,不少教育工作者至今对其教学理论和方法还缺乏全面的认识。基于此,本文拟就合作学习作一简要评述。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及其基本要素

1、合作学习的内涵

综观世界各国合作学习专家对于合作学习概念的认识,合作学习的内涵至少涉及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1)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2)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4)合作学习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5)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

对此,我们试将合作学习表述为,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2、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目前,实践中所运用的合作学习方法或策略种类繁多,异彩纷呈。约翰逊兄弟认为,任何一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方法,有个要素是不可缺少的。这个要素是:1)积极互赖。要求学生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小组成员之间是沉浮与共、休戚相关的关系。2)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要求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组内学生相互促进彼此学习的成功。3)个人责任。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4)社交技能。要求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一些社会交往技能,以进行高质量的合作。5)小组自评。要求小组定期地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检讨小组活动情况和功能发挥程度,以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3]

二、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1、社会互赖理论

社会互赖理论(socialinterdependencetheory)源于20世纪初的格式塔心理学。做为创始人之一的考夫卡(k.kafka)认为,群体是成员之间的互赖性可以变化的动力整体,各成员之间的互赖有其差异性。考夫卡的同事勒温(k.lewin)对上述观点进行了阐发,他认为群体的本质是其成员基于共同目标而形成的互赖,由此促使群体成为一个整体,若群体中任何成员或次群体的状态发生改变,将会影响其他成员或其他次群体产生改变;群体成员内在的紧张状态能够引发完成共同目标的动机。[4]勒温的弟子道奇(m.deutsch)于20世纪40年代末从目标结构角度提出了合作与竞争的理论,界定了3种目标结构:1)合作的目标结构:个人的目标取向努力可以协助他人达成目标。2)竞争的目标结构:个人的目标取向努力会妨碍他人达成目标。3)个人的目标结构:个人的目标取向努力与他人达成目标无关。[5]


(未完,全文共24857字,当前显示143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