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

绪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第一节基本制度的建构

一、革命的意义

1、完成了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大业

2、实现道德更新

3、革命所创立的政治制度也具有高度的复杂性

总之,中国革命建立的新政权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国家主人,参与政治的热情空前高涨;而政治体系的高度的制度化为满足人民的参政要求和推动社会变革提供制度保证。

二、统治秩序的确立

1、土地改革

2、镇压反革命

3、“三反”和“五反”

4、从建社会道德

5、改革文化教育制度和改造知识分子的思想

三、制度建设和法律建构

1、政治制度的建构

2、经济制度的建构

3、文化制度的建构

四、成功的经验基本经验。党内团结。

党内团结的原因:

1、新政权一致认同苏联模式为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

2、党内民主

3、毛泽东个人作用

五、政治特征

1、政治上,确立以共产党为核心的政治制度

2、经济上,确立基于公有产权之上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

3、国家与社会关系上,由于政治上党的组织向基层社会延伸和经济上计划体制的形成,以及单位体制的建立,形成国家对社会的全面控制和个人对国家的全面依附关系

4、意识形态上,共产主义理想是整合社会道德的主导政治思想。第二节政治的曲折和衰退

一、制度的曲折时期

1、“反右”运动

反右的后果。⑴侵害《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的公民权利,损害社会主义民主,打击知识分子对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造成国内政治生活的不正常,扭曲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⑵使中国在发展方向上陷入误区。

2、“大跃进”和庐山会议

“大跃进”的原因。毛泽东对建设速度不满,对苏联模式中技术官僚主导方式不满,对自己不能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实际主导作用不满。

“大跃进”和庐山会议的后果。⑴党内民主严重破坏,形成个人崇拜。⑵经济问题变成社会问题。⑶为“文化大革命”埋下种子。

⑷党的领导变成党政不分、党的“一元化”旗帜下的个人领导,从而形成政治弊端。

3、法律虚无主义

二、政治的衰退“文化大革命”的原因:

1、毛泽东对社会问题判断的失误

2、苏联国内政治变化和中苏矛盾使毛泽东相信中国有可能走苏联式的“变修”道路

3、“文化大革命”是“大跃进”后党内分歧的总爆发,毛泽东希望以革命的手段彻底解决问题

4、长期的个人崇拜形成深厚的群众基础

5、江青文人集团、林彪军事集团别有用心的支持和利用“文化大革命”对政治制度的冲击:

1、夺权风暴造成政府机关瘫痪

2、“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成为实际上的最高决策机关

3、党领导陷入瘫痪

4、红卫兵运动破坏社会秩序和法制

5、法制被彻底践踏

三、政治特征

1、实行人治

2、扭曲国家政权的性质,法西斯主义盛行

3、在经济领域,经济依附于政治,全面为政治服务

4、在意识形态上彻底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理论

第三节制度的恢复与发展时期

一、从1978年到1991年

二、从1992年到2002年

三、政治特征

1、在党政关系方面,80年代强调党政分开,90年代以来强调党如何执政

2、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强大地方服从于中央

3、在经济走向上,80年代的经济改革是摸石头过河,经济走向不明;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14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方向

4、在国家和社会关系上,由80年代的紧张与冲突转变为90年代的相对缓和与和谐

5、在意识形态上,朝更加理性和合理化方向推进

四、优势与问题

一、中国现行政治模式的优势

1、能够集中精力发展经济

2、技术专家型政治家能够保证中国的战略实施

二、中国现行政治模式的问题

1、腐败问题

2、农民与基层政府的矛盾概念


(未完,全文共32250字,当前显示142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