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农村信用社对失地农民金融支持的基本思路探讨

路探讨

摘要:文章通过信用社对失地农民的金融支持体系的研究,从失地农民困难、金融支持必要性、农村信用社金融支持体系缺位等方面展开研究,得出结论:在政府支持失地农民的同时,农村信用社可以从小额信贷、理财新品、增加就业渠道、提供创业资金等方面来构建对失地农民的金融支持,从而保障失地农民的持续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失地农民;农村信用社;金融支持

一、失地农民的金融支持必要性分析

失地农民的基本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铺开,大量农用地被征用,农用地转化为非农用地,更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催生出失地农民这个急剧膨胀的社会群体。据1996年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3004万公顷,人口数为122389万人,人均占有耕地0.11公顷;xx年测算的耕地总面积为12708万公顷,人口数为127627万人,人均占有耕地0.10公顷。5年间耕地面积减少296万公顷,若按照人均耕地0.10公顷计算的话,5年间增加的失地农民为2960万人,每年就会增加592万人。这些仅是依法审批的征用数,尚未把那些违法侵占、突破指标和一些乡村私下卖地包括在内。“据统计,违法占地占合法征地的比例一般为20-30%,有的甚至高达80%”。按照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今后每年需要征用农民土地近300万亩,这就意味着每年将新增失地农民420万以上。可以预见,在今后10年内,我国失地农民总数将达到1亿人以上。光靠政府财政补贴失地农民长期生存所需资金,显然不实际,因此妥善处理失地农民长期生存发展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艰巨任务。失地农民根据土地地段,每公顷分别予以22.5-75万的土地征用补偿金,短期内能满足生活需要,但只能是一种低成本的生活方式,一种低成本的发展方式。一次性货币安置方式,让农民握着一生中难得有的一大把钞票,除了激动,更多的是疑虑。许多农民认为补偿金再多,一旦花掉,就再也没有了,而土地则不同,有耕耘就有收获,吃饭问题是有保障的,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了生活无靠的艰难境地。土地征用后,农民失去最稳定的经济来源,生活水平下降较大。许多以前不必买的东西现在必须通过购买获得,加大了日常支出。水、电、煤、通讯、交通、子女教育等家庭费用开支明显上升,但据调查,某县因经济发展,使21036户76377名农民失地或部分失地,失地面积2110多公顷,有42409个劳动力失地失业。失地后的人均纯收入为1314.3元,比失地前减少296元。特别是近期煤、电、水、粮、油、肉、蛋及副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和难以找到工作的压力,致使许多失地农民的心理、生活负担加重,60%的失地农民生活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有稳定经济收入、没有因失地影响基本生活的只占30%。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后失业现象普遍,在向非农转移过程中,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我国农民普遍文化素质偏低,没有专业技能,就业门路窄,而且在短期内不会出现人力资源素质方面的飞跃,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尽管各级政府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培训,但收成甚微。微薄的土地补偿费连数年的生计都难以维持,创业资金更是缺乏。

失地农民金融支持的必要性


(未完,全文共11512字,当前显示134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