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

2015年5月22日

“人是什么”(或“我是谁”、或“什么是人”)的问题是哲学的重要问题,是人学理论的元问题。在马克思哲学里,“人是什么”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不是恩格斯理解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只能区别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而马克思哲学超越了旧唯物主义。)“人是什么”的问题直接指向人的本质,可以说马克思哲学体系是建立在人的本质的问题之上的,即马克思哲学体系是以人的本质出发而展开的,对人的本质的回答就成为了马克思哲学的理论起点。要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就得从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问题开始。如果误解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就会必然导致对马克思哲学系统的误解。

一、人的本质不应表述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学界误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共识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出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1卷第501页。)

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中指出,“旧唯物主义主义者抽象地了解‘人的本质’,而不是把它了解为(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列宁文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1卷第34页。)之后,“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定义得到了确定。列宁批判旧唯物主义者把人的本质作抽象理解,忽视了人是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人,这显然是符合马克思的思想的,但是列宁认为把“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理解为人的本质,这就背离了马克思的本来思想。

中国学界也普遍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概括,而且写进了教科书。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一个命题,常常被作为练习题或考题。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一句行话,成为了学生心目中的一个基本常识。

(二)部分学者对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提出质疑

丁立群认为,“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在其论断的前面增加了一个限定语:‘在其现实性上’。我认为,这一限定语同时还是一种与‘理想性’相对立的时间性界定。”(丁立群,《“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被误解的命题》,《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3年第1期第66页。)丁立群注意到,马克思在其论断的前面增加了一个限定语:“在其现实性上”,并提出“理想性”的人的问题,但没有发现马克思关于“理想性”的人本质为何。


(未完,全文共21762字,当前显示107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