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余胜海/文

改革开放近30多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也同步快速增长。尽管中国人均gdp世界排位还很靠后,但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把发展速度调整到8%左右,能源增长率控制在4%左右。但是,我国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仍然将依靠高碳能源作为驱动力。既要保持如此巨大的能源需求,又要适应低碳经济时代对节能减排提出的新要求,对中国来说是个严峻挑战。目前,我国在能源安全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一、资源贫乏,能源供应前景不容乐观

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我国能源资源蕴藏总量较为丰富。按目前估计,我国有世界第一位的水能资源蕴藏量,第3位的煤炭探明储量,第11位的石油探明储量和第18位的天然气探明储量。除了当前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常规能源外,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蕴藏量也较为丰富。

尽管从总量来看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但从人均拥有量来看,我国实际上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能源可采储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其中煤炭的人均可采储量为89吨,石油为2.48吨,天然气为1408立方米,分别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7%、10%和5%,与美国、欧盟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成员国相比,差距较大。

从我国化石能源储采比来看,能源供应前景不容乐观,除煤炭资源尚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外,石油、天然气则后继乏力。从能源储藏结构来看,我国是个"富煤缺油少气"的国家,与世界的能源全局状况正好相反。预计2020年以后,国内石油产量将逐渐下降。

二、能源技术落后,利用效率低

无论从单位gdp能耗,还是从能源系统效率或单位产品能耗水平来看,我国的能源效率都属于世界上最低的一类。在《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对世界59个主要国家的资源绩效水平的调查排序中,中国资源绩效居世界倒数第6位。由于长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的能源效率为33.4%,比世界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而能源系统总效率则更低,仅为11.2%。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钢、水泥、纸(包括纸板)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分别高21%、45%、120%。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至3倍。能耗高是由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管理不力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三、石油来源地较为集中,运输路线单一

国际石油出口地区主要是中东,石油运输从中东到中国必须通过马六甲海峡,鉴于我国对世界能源丰富地区的外交实际影响力及海上能源运输线路的军事自卫能力非常有限,依靠国际石油资源满足国内基本需求,将使我国处于石油不安全状态。因此,维护产油地区稳定,确保国际能源通道安全,中国与相关国家一样,面临着很大压力。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地主要为中东地区,然而中东历来是国际政治热点地区,容易出现动荡。此外,我国的石油运输大部分经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一线海运,而这条石油运输路线有可能被相关势力封锁,使我国石油海上运输中断。

同时,中国石油运输安全主要面临两方面挑战。一是运输线路安全,二是运输能力安全。前者决定中国是否能够确保运输通道的安全,后者决定中国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把所需石油从海外运回国内。因此,从运输能力来看,中国石油运输安全同样令人担忧。


(未完,全文共18644字,当前显示143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