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讨经济发展与环境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的关系
1.从“规律及其客观性”方面。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历来就是一个争议性的问题。我们知道,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有其客观规律。具有客观性特点的规律,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人不能改变规律,控制规律,相反,人的一切活动都要受到规律的支配,违背规律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也不例外,经济发展若违背了自然客观规律,将会给人类造成难以预计的损失,甚至导致灾难。
公元前两千多年前,在富庶的印度河流域,存在着一个繁荣的城市——摩亨焦达罗。这座可以说是当时文明代表的古城,最后却悄然消失了。然而,它的消失既不是由于外敌入侵,也不是由于内乱暴发,而是环境的恶化。原来,为了烧制建造城市所用的砖块,当地人大肆砍伐树木,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位抬升,最终导致了一座城市文明的消亡。
或许保护环境的警钟没能翻过冰雪覆盖的喜马拉雅山脉,四千多年以后,同样的悲剧在另一个文明大地上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不久,全国发起了一场以大炼钢为主的“大跃进”运动。无数的树木难逃厄运,森林变成了荒漠,沙石在长空里曼舞,盲目的砍伐使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人们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终于,人们从睡梦中惊醒。经济发展不能忽视客观规律,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发展好经济,走可持续化道路,就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犹如大禹治水,只有把握自然规律这股流势,疏通环境保护的障碍,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在经济发展这个平原上驰骋。
2.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对立统一”方面。
当我们认识到规律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中的重大意义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有必要更进一步了解二者的相互联系与对立统一。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互联系的。经济的发展总是避免不了环境问题,而环境的变动同样会对经济的发展造成极大困扰。例如,“工业三废”废弃、废水、废渣的大量排放会引发空气污染、水质恶化和土壤变质等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为了维持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人类有不得不花费的量的金钱、时间以及经历来治理这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抑制了经济的发张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就是这样彼此联系在一起的。
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分析法则正是处理好这对关系的“钥匙”。
利用矛盾分析法则,我们知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绝对的斗争性与条件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运动,共同推动两者的发展。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同一性。无论是经济发展海之环境保护,其发展或多或少都要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经济发展引起环境变化,环境变化有反作用于经济发展,两者是共同存在、相互作用的统一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变化关系则变现为两者之间的斗争性。经济发展往往伴随着环境的破坏,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将抑制经济的发展。此起彼伏,此消彼长,双方力量的发展总是呈现波动的不平衡状态,这就是斗争的结果。
考虑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性与斗争性,我们就需要运用和谐的原理来处理好两者的关系。那就是在经济发展中尊重客观规律,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统筹兼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将生态文明建放在经济建设中的突出位置。这样,经济发张与环境保护这对矛盾才能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和谐状态。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
(未完,全文共16714字,当前显示148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