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信念的力量著名劳模,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访谈录

第一篇:信念的力量著名劳模,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访谈录信念的力量

著名劳模、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访谈录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省有这样一位老共产党员,她在家乡接待着一批批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们,一次次受邀到厂矿、农村、学校、部队、机关去义务讲课。不管是在太行山区的各县还是在省城,不管是普通党员还是高级别的领导干部,大家都习惯地说这是“听党课”。的确,她以半个多世纪亲身经历写下的“党课内容”深深地打动着、震撼着万千听众。

她是一个普通的山区农村妇女,她先后受到中央三代领导人的接见,她是全国惟一的一至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提到她,许多人就会去联想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牛玉儒„„

申纪兰,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纪兰现象”,一个让人热议而又深思的话题。几十年如一日,是什么力量支持着申纪兰一步一步走下来。前不久,记者来到平顺县西沟村,和这位老党员、老劳模进行了长谈。访谈实录如下———

话题之一———荣誉观记者。老申,您忙着呢。

申纪兰。哦,有点事。来,快进来。(在西沟见到申纪兰时,她正好从大门里出来。见来了人,她忙拍打着洒落在身上的尘土,伸出满是老茧的手,边握手边往屋里让。纪兰昨天临时搬了家,刚才正在院里收拾东西。)

记者。搬这儿了。这是谁家的房子。

申纪兰:小叔子家的。他家住进了新房,我搬过来先暂时住。村里统一规划旧村改造,同一排的房子已经拆了。记者:墙上这些照片镜框的布置,还和原来的一样。

申纪兰。一样样。房子都是70年代初(上世纪)盖的,住人的家和那边一般大。

(这是一间20来平方米的屋子,是卧室,也是客厅,但更像一个陈列室。记者看到,江泽民、朱镕基、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和纪兰的合影,由于时间离现在近,放得大。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和纪兰在一起的老照片,则显得小一些。大大小小的照片、奖状,占满了屋内的墙壁。)

申纪兰。这是出席第三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时的照片。毛主席,周总理,朱德。这是我。

记者。您坐在第一排。这是邓小平吧,离得这么近。

申纪兰:这一张是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时照的(和江泽民在一起)。记者:您是全国人大代表中的老资格,一至十届全程参与,没有一次“缺勤”。这个家真是个荣誉室。

申纪兰。当一届代表对我来说已经很不容易,连续当10届是想也不敢想、梦也梦不到的事情。

(1954年秋天,当时只有24岁的申纪兰骑着毛驴走出大山,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谈到当年的情景,纪兰的心仿佛又到了北京。)

那时还没有人民大会堂,第一届人代会是在中南海怀仁堂开的。进京前连电灯都没见过,话也不敢说。会上见到毛主席,我的眼泪一下就流出来了,见完之后高兴得饭都吃不下。只记得乡亲们的叮嘱,一定要把毛主席选上。那时我基本不识字,别人告诉选票上毛主席的名字,就在后面的方框里画圈。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记者:只有在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翻身农民才能有这样的机会。申纪兰:不容易啊。在旧社会,一个农民怎么能见得了领袖。妇女连自己的主都作不了,又怎么能管得了国家的大事。

记者。我查看过1953年1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的报道。您带头走家串户动员妇女出工下地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特别是敢于为妇女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的权利,建议后来写进了新中国的《劳动法》。向千百年的封建意识挑战,体现出那个时代的先进性。


(未完,全文共15992字,当前显示139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