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节制是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作者:汤志江李箭飞《光明日报》(2017年04月03日07版)
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指出:“党员、干部要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去庸俗、远低俗、不媚俗,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强调,坚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以德治党”的“德”和“怀德自重”的“德”,就是党的宗旨、优良传统和党员的理想信念,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高尚道德。
道德约束的两种重要形式是他律和自律,由他律上升为自律是道德的基本规律之一。康德说:“有两种事物,我们越思索它就越感到敬畏,那就是天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康德所说的“心中的道德律”就是自律,他把自律确立为伦理学的基础,认为屈从于他律就是道德上的懦弱,而自主的自律则是道德上的勇敢。道德之所以高尚而被人们所推崇,就在其自律特性,而自律的核心要求则是自我节制,许多受到人类讴歌的美德最终归结为自我节制。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批评与自我批评、集体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等美德,其基本要求也是自我节制,而且是更加严格的自我节制。共产党员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不能只靠他律,关键在于自律,因此必须把节制作为共产党员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
节制是伦理学的重要范畴,是以理性支配、控制、统治人的情感和欲望的美德。古希腊时期,节制就作为“四主德”之一而成为西方伦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德国哲学家、伦理学家、教育家包尔生在其著作《伦理学体系》中说,节制“是全部道德德性的基本条件,是全部人类价值的基本前提,甚至是人类本性的基本特征”。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虽不是直接以“节制”这个词来表示节制美德,但节
1制的观念始终贯穿各家各派思想。儒家从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孟子的“养心莫善于寡欲”,到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始终要求人们自觉节制私欲。道家从老子的“少私寡欲”到庄子的“同乎无欲”,认为节制欲望符合人的自然本性。古今中外的伦理学思想一致认为,人的心灵需要一个闸门,否则,欲望就会像决堤的河水一样泛滥。但需要强调的是,节制并不是消灭欲望,更不是禁欲,而是将人们的情感和欲望控制在适当的“界”和“度”的范围之内。《中庸》中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其所描绘的经过节制而达到喜怒哀乐的适中与和谐,正可谓节制美德的高妙境界。孔子70岁时所体会到那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意境,恰是其历经一生的道德体悟发出的自豪宣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是在对古今中外节制进行高度凝练的基础上,对全体共产党员提出的更加严格的具体要求。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不同领域和层级掌握着一定的权力,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如果不节制自己的情感和欲望,思想上放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滑坡一尺,最终会堕落到万丈深渊。所以全体共产党员必须更加严格地以节制筑牢思想防线,重视自身道德修养,自觉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党规党纪,节制自己的行为,永葆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是弘扬节制的楷模。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著名的“两个务必”,就是在全国革命胜利即将到来之际,面对党内可能生长的骄傲情绪、功臣情绪、享乐情绪,对全党提出的自我节制要求。1956年,大收藏家张伯驹先生将珍贵的李白《上阳台帖》赠送给毛主席,主席爱不释手,但仍按规定将文物交给故宫博物院收藏。朱德的一个侄孙参军复员时想请他帮忙安排到大
(未完,全文共13111字,当前显示148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