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现状和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农民对重大疾病风险的有效防范,还有利于社会安定及国家繁荣。本文主要对广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发展现状,解决对策
一、广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现状(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广东省子20年以来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在参合率、筹资水平、保障程度等方面都位于全国前列。广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创新,不论在筹资。补偿还是基金管理方面都开创性地尝试了多种模式。
1、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持续增长。2002年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前,广东省约有20个县有合作医疗,全省参合率不到20%,统筹形式、筹资水平、保障水平都很低。到2005年,全省有农村的县(市、区)都建立了合作医疗制度。2006年,全省123个有农村的县(市、区,含地方自设区)及所属乡镇全部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达到100%。合作医疗村覆盖率达到96.08%。全省合作医疗实行县统筹。2006年参合人数为3048万人,参合率占全省农村人口61.5%。经过2006年底的宣传发动,全省参加2007年度的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到3950万人,占全省农民人数的80%,珠江三角洲地区达到96%以上。全省合作医疗制度覆盖的村达到99.5%以上。
2、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持续提高。2007年一般地区合作医疗补偿封顶线达到1万元以上,最高的地区达到6万元。2006年,全省合作医疗住院补偿约109万人,补偿金额超过15亿元,人均支付1390元。1~11月,医疗救助35351人次,救助金额3257.1万元。各地逐步将部分慢性病门诊、精神病、白内障手术等纳入大病补偿范围。部分地方探索了农村合作医疗门诊补偿制度。2006年全省有63.2万人得到门诊补偿,有43817人得到住院分娩补偿,有17.98万人得到体检补偿。
3各级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投入持续增加。为引导农民群众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006年,省财政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补助由每人每年10元提高到25元,共拨资金6.09亿元(含3000万元医疗救助金)。各市、县财政扶持资金达到6.9亿元,农民出资总额6.8亿元。中央财政2006年起,也对我省参合农民按每人2元的标准扶持(农民人数低于70%的区除外),共0.48亿元。2006年我省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达到65.5元,其中财政扶持资金达到43.2元。全省农村合作医疗总筹资超过20亿元。
二、当前广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的问题(2)
1、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认同有限。
农民是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参与者,我国大多数的农村居民还不很富裕,他们希望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能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但相对于吃饭、穿衣、教育等支出相比,看病花钱是次要的。由于广大农民的知识水平有限,对潜在的医疗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固定的医疗消费投入意识,对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权力和义务也不清楚,因此,参加合作医疗的主动性和意愿还比较弱。
2、定点合作医疗机构服务不规范、资源分布不均衡,缺乏监管力度。
目前,我们广东有关部门确定的定点医院数量较少,给农民看病带来许多不方便。部分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用药和检查不合理等问题比较突出,住院费用和门诊费用上涨较快,处方药物和检查项目超出基本药物目录和规定检查的项目。这既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又加大了合作医疗基金的支出
(未完,全文共17358字,当前显示146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