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水乡风俗民情(乌镇篇)[定稿]

第一篇:水乡风俗民情(乌镇篇)[定稿]水乡风俗民情(乌镇篇)

引言。梦里水乡,忆中江南。乌镇,那水墨渲染开的梦,瓦屋清悦的歌声,青石上悠悠的古老印迹。如烟、如梦、如诗、如画,从晨雾朦胧的摇橹声中向我们走来,古老而年轻的,描摹着过去、现在、未来的景迹。乌镇,历史悠久,双塔一墩和众多的古建筑、寺院庵院、由众多的古石桥和古街道串联成一个古建筑群,兀立于江南水乡、浙北平原。在20世纪虽遭受兵匪征战,外寇入侵和人为的严重破坏,仍然留下了不少石桥、古建筑,明清特色还是依稀可辨。二十来年了,乌镇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她古朴淳厚的民风,以及那蕴含着古老浪漫气息的民俗,在饱经了战乱和风雨后,断续而连绵的,延存至今。我以为,风俗民情是一座城的灵魂所在,读懂它,才方能读懂她。

穿越历史,追根溯源„„

乌镇的起源。乌镇地处浙江北端,与江苏省相邻,曾经是两省三府七县交界之处。春秋时期,乌镇是吴疆越界,据史料载,“乌青镇者,乌有乌陀、青有昭明青锁,故着二名,同属吴”,“吴戍兵备越,名乌戍”(《乌青志》)。“乌镇”的称呼,首次出现是在唐咸通十三年。南宋嘉定年间,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河东为青镇,解放后,统称乌镇。

关于“乌镇”一词的由来,还有一个典故。据说在唐宪宗元和年间,浙江刺史李琦妄想割据称王,举兵叛乱,朝廷命乌赞将军率兵讨伐。乌将军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打得叛军节节败退。李琦突然在市河河畔挂牌休战,正当乌将军就地扎营伺机再战时,李琦却于当日深夜偷袭营地。乌将军仓促应战,最后连人带马跌入李琦设下的陷阱,被叛军乱箭射死。虽说仗是打输了,但是乌赞将军那种正直、忠诚、爱国的表现,让老百姓十分钦佩。大家为了纪念他,就把镇名以他的姓氏为名,改称“乌镇”。

至于有名的东南西北四栅,据史料记载,古时乌镇的水系四通八达,整个镇子就像一个岛一样被水环绕,因毗邻京杭大运河,商业往来也很乌将军像

是兴盛,其水系和太湖水系又是相连,那时的太湖水贼就经常来侵犯这个商业兴盛的地方。按理说这里应该有官家保护才是,但乌镇行政上又处于两省三府七县交接之处,当地官府在太湖水贼来犯时总是相互推诿无人管理。乌镇居民不堪其扰,就自行在镇子的东南西北四大水系上修建了几个大的水栅栏,白天升起水栅对外交易通商,晚上则降下栅栏防止水贼来犯,后来当地居民就依据东南西北四个栅栏,将其相临的大街也称之为东南西北大街。而当时的东栅栏,就是现在的东栅景区里的逢源双桥;西栅栏,在西栅景区入口处大家就能看到一个很大的栅栏门。南栅和北栅的确切地址还没有得到考证,不过这个地名却这么一直流传了下来。

也许,正是如此深厚的历史情怀,孕育了这样的小镇,衍生出她古朴的文明,毓秀清灵中掩藏不住的历史的厚重感。走近她,一股馥郁的书卷之气扑面而来。

浅看与众不同的农历乌镇年„„乌镇十二节气习俗:

一、贺岁拜年

农历正月初一是小镇乃至全国最晚名除夕,俗称“大夜饭”。新妇盛服向尊长给钱与新妇及晚并有拜利事、接灶开门放鞭炮,焚香拜祖宗,再拜高堂,长贺新岁,统称“拜不再跪拜。初一都不

为春节,旧称“过年”,隆重的传统节日。前一

年夜”,合家团聚吃“年尊长献鞋履,曰“辞岁”,孩童,名“压岁钱”。当神等活动。初一晨起,天神,名“接天”,次拜幼循拜,然后会亲朋、年”。近代已逐渐简化,会客,出门走“喜神方”,初二起亲友互访,至元宵乃罢。这一古老的中国习俗,使这一方古朴的传统味更浓。

二、元宵走桥


(未完,全文共13447字,当前显示141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