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耕地质量管理办法学习心得
陈东晖
2013年2月21日河南省政府第1次常务会议通过了《河南省耕地质量管理办法》,并以第152号省政府令形式予以公布,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耕地质量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是我省农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是耕地质量管理工作创新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喜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我省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
《办法》出台后,省站组织各市县土肥站进行学习贯彻,通过省站的培训和本人的学习,现将体会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深刻理解《耕地质量管理办法》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是农业生产最根本、最直接的生产资料。提高农产品供给、保障农产品安全,不仅要保证耕地数量,坚守土地红线,同时必须在耕地质量上有所保障。制订出台《耕地质量管理办法》,依法加强耕地质量管理,主要源自于“三个客观需要”。
一是保障我省粮食安全的客观需要。我省是重要的农业大省,2012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27.72亿斤,实现了连续9年增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稳定在千亿斤以上,以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出了占全国1/4强的小麦和1/10多的粮食,不仅解决了本省1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每年还向国家贡献400亿斤以上的粮食及加工制品。但同时,我省人多地少,耕地面积1.08亿亩,人均耕地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高产田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40%左右。要想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满足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根本出路就是完善各种生产条件,提高粮食单产,通过提高耕地质量来提高耕地的产出效益,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和管理势在必行。
二是保障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客观需要。耕地质量的优劣,还直接影响农副产品质量的好坏。据长期定位监测结果显示,目前我省仍存在过量施用氮肥现象,土壤氮素养分富集化,约有40%的耕地不同程度缺钾,80%的耕地不同程度缺少微量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农产品品质降低。加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由环境污染引发耕地土壤污染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我省年污水排放量已达1.28亿吨,无害化处理措施简单,甚至一些污染比如重金属污染等严重破
2坏了土地的正常功能。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越来越高,不再轮作倒茬以恢复地力,由此导致耕地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失调,亟须通过配方施肥等各种措施保证土壤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平衡。
三是促进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耕地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我省耕地质量总体偏低,中低产田比重大,而且耕地质量退化趋势仍未根本扭转,抗灾能力减退。耕地质量建设长效机制还未完全形成,占优补劣比较普遍。动员全社会力量关注、支持和参与耕地质量建设,增强广大农民投身耕地质量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解决耕地质量下降,促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准确把握《耕地质量管理办法》的各项主要规定。
《耕地质量管理办法》共五章三十二条,主要规定了立法宗旨、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建设保护、监督管理、责任追究等内容。学习贯彻《耕地质量管理办法》,重点要把握好“六个明确”。一是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耕地质量管理工作的领导,将耕地质量建设和保护等所需的经费纳入政府同级预算。二是明确了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其所属的土壤肥料管理机构在耕地
(未完,全文共17619字,当前显示135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