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灵台一中又好又快发展掠影

这是一片文明的土地,“经始灵台”,《诗经》记录了它灿烂的文化,留芳后世。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文王伐密,《史记》记载了它光辉的历史,彪炳史册。

这里山清水秀,古迹名胜,不胜枚举;这里人杰地灵,贤能俊才,代不乏人。

这就是地处于甘肃东部边陲的历史文化名城——灵台。沿泾灵公路驱车南下,映入眼帘的是离山如缎,溪河似练,依苍林,望虎秋,傍达溪,灵台二十三万人民心中的明珠——灵台一中就赫然挺立在县城城南工业园区。门迎青山绿水,耳濡青衣书生,磅礴大气的楼房,宽阔平坦的大道,其这座陇上名校既蕴藉着古朴典雅的学府风范,又彰显出青春靓丽的现代气息。

栉风沐雨历沧桑

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在共和国阳光下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发展,在新世纪的曙光里崛起。至今,灵台一中已走过了六十八个春秋,六十八年江河平地、薪火相传,期间十八位校长,千余名老师,上万名学子在这里挥洒着青春,成就着梦想,几经磨难又几度辉煌,自强不息的一中人,为灵台的教育事业书写了一页又一页动人的篇章。一九四零年抗日的烽火燃烧在中华大地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兴学育人,时势所迫。从北平华北大学毕业的灵台人张国栋先生怀着振兴民族,造福桑梓的壮志雄心,毅然返乡,将集仁人志士十余人创办了(灵台一中前身)甘肃省立灵台初级中学。创业维艰,饱尝苦辛,张国栋先生为灵台教育事业,为子孙后代燃起了希望火种。

1963年、1964年、1965年灵台一中收获了它的第一段黄金时期,连续三年高考成绩卓著,有57人被高校录取,一时间,灵台一中光耀千里,名满陇原。改革开放以后,灵台一中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正本清源,整章建制,规范管理,全面育人,教育教学成为学校工作的主旋律,教育教学质量也稳步提升。84届学生刘兴华、86届学生杨小成、2002届学生曹敏华、2008届学生王丹以优异的成绩分别考入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灵台一中又踏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步履匆匆,岁月如歌。跨过二十一世纪的灵台一中,已是一所拥有二百多名教师,50个教学班,3000多名学生的市级示范性高中。,传承鼎新,锐意进取,今天,灵台一中又为全县教育事业书写着浓墨重彩的华章。

六十八年风雨,六十八年坎坷,经历过筚路蓝缕的艰辛,经历过栉风沐雨的磨炼,如今,一个靓丽的一中,和谐的一中,人文的一中,发展的一中正在灵台大地上崛起。

伟略妙笔起宏图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科教兴国已成共识。教育,被提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新世纪,新形势、新时代、新机遇,灵台一中必须做出选择。2003年之前,灵台一中占地仅二十几亩,一栋教学楼、一栋实验楼、一栋宿办楼,这既不满足日益增多的学生求学的需求,也不适应全市大办教育的形势。灵台一中岂能停滞不前、错失机遇。2003年1月时任县委书记毛文平走进了灵台一中,经过深入调研,决定改扩建灵台一中,从03年到05年的三年时间,灵台一中抢抓机遇,提质扩容,扩展校园面积到45亩,新建五千三百平方米2号教学楼,一千六百平方米餐饮楼,五千九百平方米学生宿舍楼,亮化、美化、绿化学校主要活动场所,建成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学终端,实现教育教学手段信息化,师生的教学条件、办公条件、生活条件都有了明显的改善。2002年8月在全市率先改办独立高中,2003年10月被确定为市级示范性高中,2006年1月时任县委书记毛文平、县长苏克俭又一次把他们高瞻远瞩的目光投向了灵台一中,根据灵台一中未来发展的需要,结合城区学校布局调整,县委、县政府决定从城南征用土地120亩,合并原职教中心、城关中学、城区变电站等单位,重建搬迁灵台一中。


(未完,全文共13769字,当前显示148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