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反腐倡廉道路的一些理解
(第五党支部)
在中国当前国情以及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中,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真正有效的治理腐败,既是重大的实践问题,也是重要的理论问题。中国的反腐倡廉道路,不仅要结合反腐败的实践,也要广泛深入地研究西方制度主义理论,借鉴和吸收其科学成分,研究制度的分析框架和分层理论结构,以便更进一步探索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基本规律和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
一、反腐倡廉制度三个维度的分析框架
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提出腐败犯罪成因的分析框架,即腐败动机、腐败机会和腐败成本三个维度,对应制度结构三个维度,即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实施机制进行研究。促使个体实施腐败犯罪的制度因素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教育机制的缺陷,主要体现在意识形态和伦理道德规范的弱化。二是正式制度结构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制度真空(漏洞)和制度结构中的短板效应等。三是监督约束机制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不完善,导致制度执行力不强。针对腐败动机、腐败机会和腐败成本三个腐败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要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原则,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实施机制三个维度入手推进制度建设。
二、反腐倡廉制度三个层次的理论结构
由于社会生活中制度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任何一种制度理论都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层次上的制度分析。现行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的基本层次分类是单一静态结构。实践中一般分为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微观层次。研究反腐倡廉制度理论应该是立体的、动态的。试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建立反腐倡廉制度理论结构。一是从微观上分析和设计制度——人类行为理论与交易费用理论相结合;二是从中观上安排和推行制度实施——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相结合。
三是从宏观上推进反腐倡廉制度的整体设计——自发演化与理性建构相结合。同时,我们一方面要把握好未来制度安排设计的经济环境,另一方面也必须注重制度的执行路径。
三、对中国反腐倡廉道路的本质问题的理解。所谓反腐倡廉道路,主要是回答“谁来领导反腐倡廉建设、依靠谁搞反腐倡廉建设、怎样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等根本性问题。(1)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反腐倡廉建设的领导在我国,对反腐倡廉建设领导的重任,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来承担。中国共产党对反腐倡廉建设的领导是全面的,体现在组织领导、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各个方面;(2)坚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和专门机关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反腐败必须解决好“依靠谁”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历来相信人民群众是世界历史的创造者。依靠人民群众反腐倡廉,核心是加强对行使公共权力的监督。主要形式是: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司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一般群众监督、新闻舆论监督;(3)依靠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我国在充分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本国国情出发,提出了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目标。一是坚持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二是坚持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惩治腐败分子。三是加强干部的廉政教育。四是坚持把廉政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反腐败必须走法制化道路。五是坚持对公共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未完,全文共15940字,当前显示127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