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企业组织观看《永远在路上》的情况汇报

永远在路上,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是作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大战略部署的基础。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工作报告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概括为十八大以来五条工作体会之一,这是我们党对反腐败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显示出我们党持之以恒正风反腐的坚强决心。

永远在路上是我们党对党的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永远在路上,是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命题。xx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深刻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xx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再次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xx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进一步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从作风建设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再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拓宽,反映了我们党对管党治党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不断拓展。

永远在路上,是对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践的经验总结。在高压震慑之下,“四风”问题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得到一定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但这个基础还不牢固。腐败问题依然存在,有的仍然不收敛、不收手,变着花样收钱敛财,甚至欺瞒组织、对抗组织,企图逃避党纪国法惩处;“四风”问题远未绝迹,“惯性”未消,病根未除,有的躲进“青纱帐”,由明转暗、更趋隐蔽;有的穿上“马甲”,改头换面、花样翻新。反腐败极易反复,就如爬坡过坎、逆水行舟,稍一松劲就可能导致退步、滑坡甚至前功尽弃。实践再次证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既不能因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任务艰巨就失去信心、妄自菲薄;也不能因为反腐败斗争形势有所好转,就可以飘飘然,松口气,放缓步伐。

永远在路上也是对社会上一些错误认识的积极回应。经过十八大以来三年多的高压反腐,有的人认为,该打的“老虎”差不多都已原形毕露,该拍的“苍蝇”也已拍得差不多了,“反腐败该缓缓手了”;有的人甚至认为,“都去抓管党治党了,哪还有精力干其他工作”。这些错误认识,既会影响广大群众反腐败的信心,也容易使党员干部产生怠惰心理,必须加以驳斥。永远在路上就是对这些错误认识的积极回应,它旗帜鲜明地宣示了我们党反对腐败常抓不懈的坚定决心。

永远在路上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王岐山同志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工作报告中深刻指出,腐败,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就一直存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腐败与人类文明从来都是如影随形、相伴而生,只不过有时严重,有时较轻;有的地区严重,有的地区相对较轻而已。腐败作为社会痼疾,其根源就在于人性之中恶的因素。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提出,人性创造了历史,历史却没有改变人性。人性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倾向和情感,一直包括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方面,这一点并没有随着知识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人性的假恶丑带来的贪婪和奢靡,是滋生腐败的温床。

腐败是一个贯穿我国古代历史的老大难问题。据《夏书》记载,大禹时期的狱官、被奉为我国司法鼻祖的皋陶制定了“昏、墨、贼、杀”四种刑罚,其中把贪的行为定为“墨”罪,即“贪以败官为墨”,说明即便在被后人推崇的大禹时期,贪的行为就已经是很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了,到了不加惩处就不能维持秩序的地步。我国历史上惩治贪官最严厉的当数明朝朱元璋时期和清朝的雍正时期。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他杀尽贪官的运动一直没有停止,但临死前还是感叹:


(未完,全文共14349字,当前显示146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