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5000年来的气候变迁与文明演进

摘要:论述了中国5000年来气候变迁和中华民族文明演进之间的关系。在中华文明诞生与发展的5000年中,中国的气候经历了许多次冷暖交替变化,而且每次的寒冷期在逐渐变长,温暖期逐渐变暖。伴随着气候的冷暖变化,中华文明的发展也表现出动荡与繁荣交替的周期变化。具体表现为:寒冷期北方游牧民族南迁,中原政权不稳,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温暖期中原王朝实力强大,能够抵御少数民族入侵,国家统一。所以,中华文明的演进,和几千年来气候的变动,有着一定的联系。

关键词:中国气候变迁;文明演进;游牧民族;中原政权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文明虽饱经风霜,但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不断发展。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时代,甲骨文已经是中国比较成熟的文字。根据1996年5月国家开始进行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中国可追溯到的确切历史年代可以达到约4000年的夏朝初期[1]。自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中国社会正式进入了奴隶制时期,国家开始正式形成,中华民族由相对分散的部落逐渐走向统一。

研究表明,在中国历史上,温暖期常常伴随着气候的湿润期,寒冷期则常常伴随着气候的干燥期,表现出暖湿与冷干之间的搭配。而温暖期气温较高,降水较多,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与进步,寒冷期气象灾害频繁,气候冷干,农业发展受到限制,这就使得长期处于农业社会的中华文明发展受到气候变化的强烈影响。明确认识中华文明5000年来经历的气候变化,对解释中华文明的演进有着重要意义。

1中国5000年来的气候变化

从总体上来看,中国5000年来的气候不仅表现出冷暖交替的规律,而且总的规律表现出温湿期越来越短,冷干期则越来越长,温暖程度越来越低,寒冷程度则越来越强[2]。这样的气候变化,直接影响到地区农牧业的发展状况,在工业文明之前则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中国农业中心从黄河流域南移到长江流域的整体趋势。由于农业是中原国家的经济命脉,关乎整个国家的稳定,而牧业北方游牧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当气候寒冷时,不仅中原政权无法稳固,而且北方游牧民族由于生存环境恶化而向中原地区发起进攻,是的北方黄河流域甚至整个国家的动荡,而气候温暖时,中原地区农业繁荣,国力强盛,足

1/7

以抵御少数民族入侵,而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生存压力减小,对中原地区的入侵较少,使得整个国家进入大一统的繁荣时代。根据竺可桢等人的研究,将中国近5000年来的气候变化分为以下几个交替出现的温湿期和干冷期[2-3]。


(未完,全文共17645字,当前显示105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