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新体制下公路养护运行机制的思考

李喜生胡莉花

(新余市公路管理局新余338000)

摘要:本文介绍了新体制下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当前实际应如何建立符合新体制下的公路养护运行机制的一些经验与做法,希望能对今后公路养护改革提供借鉴。关键词:道路工程;公路养护;新体制;养护运行机制;思考

0前言

近年来,养护改革试点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给公路养护机制改革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养护机制改革是必然趋势,但改革不能一刀切,应因地制宜,因此,本文试图结合新余的实际,谈点对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的认识。

1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势在必行

我国现行的公路养护体制,依然沿袭着几十年一贯制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管养合一,继续着“大锅饭”所持有的高投入、低产出的悠哉日子。事业单位的“铁饭碗吸”引了大量的人员涌入,截止2003年底,新余公路管理局管养里程300余km,职工人数就达450余人,人员编制得不到有效控制,导致机构庞大,人浮于事。

由于人员得不到控制,养护管理机制僵化,从而导致一系列矛盾的出现:一是工资及非生产性开支不断增加,2003年新余公路管理局小修保养经费875.4万元,其中工资和非生产性开支637.5万元,占73%,投入(主要是养人)与产出(养路)比例很不协调,养人与养路的矛盾己越来越突出。二是由于工资和非生产性开支占了了较大比例,生产投入较少,必然导致无法扩大再生产,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生产力水平下降,养护质量差等多种矛盾出现

特别是公路管理体制由行业管理下放为地方管理,这种养护运行机制与地方经济改革发展很不协调,且愈来愈明显。因此必须按市场规律进行改革,建立适应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路养护运行机制。

2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的关键所在

目前的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是按计划经济模式建立的,这种模式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的。养护设备、道班等一切生产资料被视为国家所有,即生产资料在法律上和名义上为国家所有,128

劳动者是全民所有制职工身份,这种身份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职工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另一方面又是全民所有或国家所有。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职工这种身份决定了全民所有制职工及劳动的3个不确定性:一是劳动者属性的不确定性(既是国家的主人,又是属于国家的人);二是劳动属性的不确定性(即为自己劳动、又是为国家劳动);三是分配属性的不合理性(职工工资即可视为生产资料占有者参与生产的分配,又可视为职工的劳动报酬)。上述3个属性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全民所有制单位的劳动、用工、分配(报酬)上的不合理性,现行公路养护体制中长期以来形成的“铁饭碗”、“大锅饭”,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的问题,归根结底就在于生产资料的分配,决定了现行的养护生产模式。

要彻底改变这种不合理性,革新现行公路养护运行机制的种种弊端,就必须从改革生产条件和分配着手,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和职工身份置换。将公路养护推向市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新的公路养护运行机制。2003年6月1日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准入暂行规定》和《公路养护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暂行规定》,这2个法律性文件就是要求我们适应市场要求,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新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是我们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产权制度改革,首先就是要对现有公路部门的资产(包括道班房、设备等固定资产)进行清产核资。其次就是要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对国有资产进行处置,处置的方法包括变卖或租赁经营。


(未完,全文共17321字,当前显示141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