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环境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1] 2

第一篇:环境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1]2中国环境问题的根源与解决途径

70100108李桂宏

1.环境问题的根源

在过去的将近30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令世界震惊。与此同时,中国的环境污染速度和规模也令世界震惊。世界银行公布的全球20个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占其中16个。中国饮用水水源污染,甚至使中国首都北京的供水受到威胁。与此同时,来自海外的新闻报导说,中国取消发表包含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环境代价的绿色gdp报告的计划是因为一些地方政府反对许多批评人士指出,中国近年来环境污染进展飞速,威胁亿万中国人的基本生存环境,与执政党一党专权、从而使各级政府干部可以不受制约、不计代价地攀比经济增长直接相关。

从本质上看,环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人与自然的矛盾中,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而也是环境问题的最终根源。因此,分析环境问题的根源应该从人着手。环境问题主要来自三大根源:一是发展观根源,二是制度根源,三是科技根源。

发展观根源是指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人们用不正确的指导思想来指导发展造成的。长期以来,人们在发展观上有个误区,认为单纯的经济增长就等于发展,只要经济发展了,就有足够的物质手段来解决各种政治、社会和环境问题。二战后近二十年西方各国流行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发展”思想。然而事实却非如此,如果政治文明跟不上,社会发展不协调,环境保护不落实,经济发展将受到更大制约,因为经济发展取得的大部分效益是在增加以后的社会发展代价。很多人认为中国可以仿效西方国家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但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结构比发达国家紧张得多,发达国家能在人均八千至一万美元时改善环境,而我们很可能在人均三千美元时,环境问题和政治危机会交织在一起而提前到来,我们那一点点经济成果根本无法抵挡。而如果以“和谐发展观”作为指导,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则既能兼顾到经济发展的短期和长期效益,又能减少环境问题的产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观是环境问题的第一根源。

制度根源是指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制度的失败造成的。环境问题之所以产生,就是由于人们生产和消费行为的不合理,而人们生产和消费行为的不合理,是由于没有完善的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职责。何茂斌在《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与对策》一文中认为,环境制度的失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重污染防治,轻生态保护,即预防污染的法规多,生态保护的法规少;二是重点源治理,轻区域治理,即忽视环境的整体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三是重浓度控制,轻总量控制,即按照制度标准控制排放浓度的限值,而忽视污染物的总排放量;四是重末端控制,轻全过程控制,即重视控制经济活动的污染后果,而轻视经济活动过程中的污染排放。由此可见,制度的不完善或不合理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

科技根源是指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而引起的。科技的发展在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不断地暴露其负面效应。农药可以预防害虫,也可以使食物具有毒性;塑料袋方便了人们拎提物品,也会造成白色污染;电脑为人们快速地传递信息,也辐射着人们的皮肤;核能能为人们发电,也可以成为毁灭人类的致命武器...从环境污染角度来看,现代社会的重大环境问题都直接和科技有关。资源短缺直接与现代化机器大规模开发有关;生态破坏直接与森林砍伐和捕猎有关;大气污染和水源污染直接和现代的工厂、汽车、火车、轮船等排放的污染物有关。因此,科技也是当今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之一。

2.环境问题的解决


(未完,全文共19417字,当前显示146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