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场文化设施建设的设想[五篇材料]
第一篇:关于广场文化设施建设的设想关于广场文化设施建设的设想
【摘要】
厦门市思明区文化馆面向思明区群众大力开展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培训工作,各种群众文化队伍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公众性的聚集活动,也给居民生活造成了许多困扰,各地因广场舞、大家唱等群众性活动与社区居民之间的矛盾层出不穷,越来越尖锐,甚至出现势不两立的局面,因此,如何化解双方的矛盾,真正构建和谐社会,成为许多社会工作者关注且亟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文化
网络设施建设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条件之一,其中各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明确要求设置电子阅览室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网络设施建设也正悄悄地影响着人们的文化生活,一方面,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利的文化服务,可以看电影,阅读、查询任何想了解和学习的文化知识和方法,崇尚健康和渴望交流的人们也需要户外交流和面对面交流,于是各种广场舞、大家唱等活动顺应了人们的这种需求迅猛地发展起来,随之而来的各种矛盾也不断地出现。
结合多年的群文工作,笔者有一个想法不知能否缓解这些矛盾,就是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网络建设延伸到广场文化中,将电子教学设备应用于广场活动中,做法就是将广场当成一个巨大的电子教室,可以在广场四周设置电子屏幕,配备数个如同电教的耳机设备,专业操控设备,供来活动的队伍自行操控,每位活动者配戴统一的耳机设备,这样就可以统一行动了,不论是想跳广场舞,还是想唱歌都可以尽兴玩乐,又不会噪音扰民了,平日里,社区还可以通过这些设备组织社区居民看电影,举行户外比赛也不用再找专业的音响设备了,一切自助,也许这只是个人不切实际的想法,但笔者希望通过政府的重视,专业团队的设计、测算,也许这是一条解决和推广的路子。
笔者之所以会萌生此想法,源自一条新闻:有大学生自购耳机送广场舞大妈,以解决广场舞扰民的情况,广场舞大妈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足:噪音是没有了,却也没有了集体跳舞的统一性,广场舞台之所以能吸引广大的老年参与,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实现独乐乐到众乐乐,使单一人个体在广场舞的过程中找到归属感,在相互欣赏中产生认同感、自豪感、幸福感,也正因如此,广场舞才如此受大爷、大妈们喜爱,红遍中国大地,火到国外,但广告场舞所带来的噪音扰民现象也如“蝗虫之害”一般深受社区居民的“深恶痛绝”,两者之间已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笔者是一位从事群众文化工作近25年的基层文化工作者,这几年国家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国家信息共享工程的建设,如今,整个厦门市的区、街、社区都有了各级相应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站、室,各级政府也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精力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吸引人们到这些电子阅览室、信息共享室活动,但,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除了政府各级部门组织开展的活动有人参与之外,真正自发前来使用这些设施的市民并不是太多,特别是街道、社区级的电子阅览室不少成了摆设。一方面,人民群众真正喜欢的户外活动因各种原因被排斥,如何化解和顺应大众的需求才是真正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全民共享的真谛,因此,解决好“供需矛盾”才是社会和谐的关键。
一、目前户外活动场地的管理和使用的主要问题
(一)户外场所管理归属权多头。笔者所说的户外场所主要指群众能够任意开展健身、娱乐活动的场所,也就是遍布在市、区、街道、社区的公园、广场及社区空地,凡只要能活动得开的一席之地,便有人能够以利用;而这此场地的管理部门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如各大型公园归市政管理或所谓的公园管理处,而社区广场有些属于街道路管理、有些则属于物业管理。
(未完,全文共8314字,当前显示148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