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谈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究

【摘要】

城镇化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针对目前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型城镇;农村;劳动力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3-0063-02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逐步转移的过程,是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覆盖更多的农村地区和人口的过程。进入21世纪,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开始进入快车道,但土地城镇化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的城镇化速度,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农业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2012年城镇化率只有42.2%,是全国城镇化率最低的省区之一,未来十年是河南城镇化跨越式发展的十年。河南是中国的缩影,解决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不但可以促进河南自身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而且对全国的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城镇化进程也是农村人口市民化的进程,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只有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城镇的集聚效应才能发挥出来。河南省现阶段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若要实现2020年城镇化率56%的目标,还需要向城镇转移1000多万人口。特别是中小城市、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更加需要劳动力转移作为后备力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有助于城市集聚效应的形成,有利于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城市建设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资源,可以满足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第二第三产业扩张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劳动力就业大量集中于建筑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农村劳动力市民化可以扩大城市消费,调查显示农村劳动力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外很少有其他的消费,平均消费倾向才35.91%,而同期城镇居民消费倾向达到75.91%。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可以较大程度的刺激消费增长,进而拉动城市投资。农民工进城落户后对于城市中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需求很大,间接带动了学校、医院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增长,对于住房的需求又刺激了城市房地产行业的繁荣。

二、河南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一)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不彻底性

当前河南省农村转移劳动力总量已经达到2570万,但是大多数转移至非农产业部门就业的劳动力并没有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属于“离乡不离土”、“亦工亦农”的兼业化经营状态。据调查有八成以上的转移劳动力是以个体在流动,并没

有实现举家外出,是暂时的外出就业。有的长期居住在城市中,但是并没有实现市民身份的转变。这将直接影响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转移不彻底的农村劳动力还保留有耕地和经常闲置的宅基地,占用了大量土地,不利于进行农业现代化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种植。同时这种不稳定的转移状态也增加了劳动力自身的转移成本。

(二)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自身存在的问题


(未完,全文共20296字,当前显示134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