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小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中小企业在国内经济建设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但一些中小企业由于没有做好内控管理工作,导致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和矛盾。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中小企业内控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内控环境的优化、企业内控体系的构建以及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小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内控管理实施对策

一、中小企业内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当前,虽然大多数中小企业已经设置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法人治理结构,但是还有部分企业依然存在产权不清的问题,没有建立明确的议事规则,导致法人治理结构流于形式。在具体工作中依旧有很多部门职能弱化,存在职权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导致企业内控制度执行力降低。部分中小企业的投资者也是企业管理者,在经营权与所有权没有实现完全分离的情况下,对企业经营行为无法实施有效监控,企业内控管理也常常被管理者所忽略。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一些中小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不完善,并未真正覆盖企业内部所有的部门与职工,并未真正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秩序混乱,会计核算不实,会计信息失真情况比较明显。其具体表现在下面两方面:其一,不相容职务分离失控,在中小企业内部不相容职务往往由同一人担任,出现职务重合的问题;其二,中小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不到位,预算管理工作的计划、协调以及控制作用有所弱化[1]。

(三)内控制度执行随意性大

很多中小企业虽然已经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大部分都是执行相对简单的非正式的内控制度,仅仅是为了执行国家或者行业规定做了一些表面工作,没有建立规范的报告制度以及正式的内控制度;即便是存在制度与授权,也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问题;还有部分中小企业并未制定书面化的管理制度,经常都是以管理者口头命令的形式来进行,往往会出现不按规定流程和制度办事的情况,内控管理工作的实际作用也大打折扣。

(四)内部审计职能弱化

由于中小企业业务经营活动相对单一,经营规模较小,通常都会存在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这样就导致了企业内部岗位设置缺乏制约性,造成内控管理过程中监督管理环节的缺失,加之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并未设置内审机构,即便是拥有内审机构的中小企业也并未完全发挥出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作用,从而让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无法科学的评价企业财会信息和各个部门的实际绩效。同时,企业管理者的主观意愿往往直接决定了内审机构职能的有效发挥,从而导致内审工作失去了原本的监督作用。

二、中小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实施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只有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才能够确保其内控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开展。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先决条件便是规范完善的治理结构。中小企业应当结合公司制企业要求来对组织结构进行搭建,从而为内控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基本保障。企业必须要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企业经理层的职责,避免企业高层管理者存在交叉任职或身兼数职的情况,创设良好的企业组织结构与权责分派体系;要建立完善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进一步规范决策流程;充分发挥企业董事会的职能作用,避免高层管理人员出现权力滥用的情况,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经营风险,确保企业股东和其他利益团体的合法利益不受损害。另外,中小企业必须结合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积极在产权制度以及治理结构上进行创新,站在股东的角度,将管理人员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作为内控管理的重点监督范围,确保企业管理者决策的科学性。


(未完,全文共27194字,当前显示149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