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打造生态文明新常态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评述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中国青年报》(2014年12月08日

02版)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打造生态文明新常态,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谋求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实现人民福祉的战略高度,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大力促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开辟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境界。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习近平同志指出“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极端重要性,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

从人类社会发展进入工业社会后,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就成为了一对矛盾。今天许多工业发达国家都经历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传统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十分昂贵的生态环境代价,教训极为深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目前已居世界第二位,但与此同时,许多地方、不少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无节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导致能源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这种经济发展方式若再不改变,资源环境将难以支撑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习近平同志就此指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中国要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必须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的要素,更加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以“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在更高层次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同志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的落实”。为此,他要求,“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以此克服把保护生态与发展生产力对立起来的传统思维,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方式、能源结构、空间布局、生活方式,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

建设生态文明是生产关系变革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种关系需要建立社会规则和秩序。

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基于保护资源环境生产力基础上的人与社会关系的建立与协调。建设和谐的生态文明就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质上也是一种生产关系的变革。现实地看,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大都与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备有关。解决这种生产关系的滞后,就要依靠根本性变革,也就是说,必须依靠体制改革、制度规范和法治保障。习近平同志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未完,全文共14633字,当前显示141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