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应对金融危机的大福利构想

景天魁

2013-2-1915:40:18来源:《探索与争鸣》(沪)2010年1期

【英文标题】

"anideaofgreatwelfare"forrespondingtofinancialcrisis

【作者简介】

景天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732)

【内容提要】

应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不能只限于消极地设法减轻危机对经济和社会的冲击,还要主动地探索能够抵御和防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福利制度和模式。总结以往社会福利发展的经验,应该开创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相互关系的新格局,为此提出包括“大就业”、“大教育”、“大保障”、“大服务”、“大金融”在内的“大福利构想”。其基本含义是:普遍享有、基础整合、项目多样、主体多元。其作用和意义在于:能够形成社会团结的广泛基础,有助于建立东方型福利模式,以此作为亚洲崛起的社会基础。

【关键词】

福利模式/福利构想/社会团结/基础整合

金融危机逼出“大福利构想”

金融危机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大多数影响主要是“危”而不是“机”,唯独金融危机与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有点特别。尽管人们在主观上并不喜欢靠金融危机来刺激社会福利的发展,但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滥觞与扩展,却的确与经济危机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至少说,欧美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的几次重大推进,都与经济危机有着密切的关联。一方面,像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40年代的困难时期,都迫使政府不得不对严重的贫困、失业、疾病等社会风险加强应对和干预,而最有效的干预手段就是增进福利;另一方面,福利制度不仅带来了社会安定,也充当了走出危机、发展经济的动力,这是始料未及的。这就不难理解,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为什么尽管美国深陷危机的漩涡,财政极其困难,奥巴马政府还是要强力推行全民医疗保障;而中国大陆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必须把扩大内需作为重点,其中的关键就是加快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样,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也就成了拉动经济、走出危机的动力。

但是,此次金融危机与以往毕竟不同,人们对经济危机和社会福利之间关系的认知也更为成熟和理性了,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不再是消极地应对,而是积极地去构建、去创新、去争取人类福祉的历史性大发展。我的理解是,如果说以往人们发展社会福利的目的主要是减缓和抵消经济危机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生活的冲击,那么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则刺激我们思考,能不能再进一步探索这样的福利制度和福利模式:它的保护伞更大一些,防火墙更高一些,以至于在将来,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即使发生了,也不再能轻易影响到基本的社会秩序和基本的社会生活——人们不必感到恐慌,生活秩序不会遭到扰乱,生活质量不会明显下降。或者更进一步,这样的福利制度和福利模式能不能与其他配套制度和条件一起,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抵御和防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发生。这就是我提出“大福利构想”的初衷。


(未完,全文共26605字,当前显示120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