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

〔摘要〕从“意识形态”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概念转换,体现出列宁在革命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在中国尚处于转型期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价值理想弱化、政治信仰缺失、多元文化并存导致鱼龙混杂等诸多现实问题。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应在全社会范围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新方法,使马克思主义为普通民众所接受;将新媒体作为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阵地。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175(2015)03-0060-03

长期以来,意识形态问题就是一个全球关注的焦点,当下,学术界又兴起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热潮,意识形态革命论、意识形态批判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等问题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在我国尚处于转型期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我们应正视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意识形态”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经济学家特拉西提出来的。特拉西所讲的“意识形态”即创建研究观念的方法的科学,“目的是建设一门基础性的哲学理论,即‘观念学’”〔1〕(p30)。然而,特拉西的“观念学”只是提出了意识形态概念。真正使“意识形态”概念发生实质变化的是马克思。1841年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中首次使用了德语的“意识形态”,后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明确“意识形态”为“观念的上层建筑”,并从生活实践出发去阐释意识形态的来源、作用等问题,认为意识形态的本源及其存在方式就是真实的现实生活,由此确立了意识形态唯物史观的地位,从而创建了意识形态的哲学意义。从社会科学角度讲,意识形态就是对既有社会秩序的一种世界观的反映,它既包含政治变迁的历史,也表现出对理想社会的看法。但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意识形态其实就是阶级社会中特殊利益者假借共同利益而在观念世界的必然反映,本质上是编造幻想、歪曲现实关系。因此,在其著述中“意识形态”实际上是一个否定和批判的概念。之后,列宁承继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概念,明确赋予意识形态肯定的内涵从而改变了其“否定和批判”的性质。在列宁看来,一定的意识形态总会代表一定的阶级利益和政治倾向,他强调由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不同,资本主义社会思想领域必然会有意识形态的对立。很显然,列宁所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是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相对立的思想观念。英国学者麦克里兰曾分析,列宁之所以提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概念,就是“为了避免工人群众遭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侵蚀”〔2〕(p33)。

由此看来,从“意识形态”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概念转换,并非对意识形态问题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而是在革命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20世纪初期,在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一批接受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如李大钊等革命先驱,大量译介马列著作,使意识形态这个概念逐渐被我国广泛地使用和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形成一套符合中国革命实际及其发展前途的系统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实践成果,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


(未完,全文共25199字,当前显示142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