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花木兰资料(精)

第一篇。花木兰资料(精)(范文)1998年美国迪士尼公司根据中国魏晋南北朝乐府诗《木兰辞》改编拍摄了一部动画电影,影片公映后立即轰动世界,并一举夺得了“全美电影票房榜”冠军。虽然故事的内容仍然是叙述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但经过美国迪斯尼动画产业的包装,中国文化传统内核已经悄然被美国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所替代,中国国内的一部分电视电影制作人更是认为,美国人以“美国口味”拍摄的这部动画电影,不能代表中国的“花木兰”,至少不是国人心目中的传统花木兰形象。本文将试图重新对比中西文化中的花木兰形象,以获得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渗透及改造的理性认识。

一、孝义之道和个人主义

《孝经》中写道。“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中国老百姓眼中熟悉的花木兰故事着重弘扬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孝义之道。《木兰辞》中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首要原因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是因为父亲的年老力衰,家中没有兄长,为了尽孝道,在万般无奈的情形下,木兰才选择代父出征。而历经生死与磨难的出征生活,更是时时刻刻以父母的存在为木兰的行动的意义。“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而“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则直指儒家亲情伦理思想。乃至后来九死一生,建立战功,皇帝要封木兰为尚书郎,木兰婉言谢绝,只道“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从立下奇功,到天子赏赐,却拒受官职,安然返家,是对孝道的终极推崇。在《木兰辞》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女性,她始终是勤劳善良,勇于自我牺牲的。我们看不到她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有任何想法和意见,她将个人的声音置于集体的宏大主义价值体系中。

而反观迪斯尼动画《mulan》。它最突出的特点在于通过幻想和假定,描绘了一个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规律的、有着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人物形象———花木兰,在其身上西方文化色彩表现得分外鲜明强烈。她生长于一个民主自由的家庭中,有许多稀奇古怪的念头,不遵循封建礼教的束缚,为了应付媒婆的提问竟然在手臂上“做小抄”,敢于反对钦差大臣的命令,不让身有残疾的父亲出征。同时,可以看到,木兰还是一个在不断追求自我价值的人,从出征前面对湖水所唱的“reflection”中“whoisthatgirlisee,staringstraightbackatme.whenwillmyreflectionshow,whoiaminside.”到后来木兰被识破女性身份而被遗弃在雪地上的思索:“也许我并不是为了爹爹,也许更重要的只是想证明我自己有本事,这样往后再照镜子,就会看见一个巾帼英雄。可我错啦,我还是我自己。”这样的一个出征过程,与其说是为了尽孝道而违反圣旨,还不如说是一个迷茫的个体如何在身份的错置中寻找到自己的定位。至此,中国文化的传统内核已经完全被西方个人主义价值内核所取代,而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也已然演变为个人成长、实现生命价值的故事。

二、女性价值的隐藏和凸显

在《木兰辞》中女性的地位是模糊不清的,纵然是代父从军,甚至得到了皇帝所代表的集


(未完,全文共20855字,当前显示132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