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一、药物不良反应(advensedrugreactions,简称adr)的定义:

who国际药物监察合作中心规定。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的过程中,给予正常用法、用量的药物所出现的任何有害的、非预期的和与作用目的无关的反应。

我国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对不良反应定义为。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或有害反应。

明确:药物不良反应是: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正常用量下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的反应,属于药源性疾病范畴。

反之。不合格药品,非正常用法,非正常用量,只要三者出现其中之一的情况下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反应则不能称之为药物不良反应,而是医疗差错,甚至是构成医疗事故。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

据报道,1958年~1962年间,发生于西欧的反应停事件,导致8000多例海豹婴儿的出生,给无数家庭带来难以言喻的痛苦。在我们的日常医疗过程中,几乎每天都有adr发生,据fda报道,2005年adr报告总数为464068份。轻者造成患者不适,重则引起死亡。

三、预防adr的意义:

只要对adr有了正确的了解,adr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其意义在于:

1、从医人员的职业道德的要求。人们将医务人员称之为白衣天使,其扮演着人类健康守护神的角色,担负着救死扶伤的职责,这一神圣的职业要求医务人员将adr降低到最低限度,减轻患者痛苦,恢复其身心健康。

2、行业竞争的需要。民营医院不具备公立医院拥有的品牌优势和政策优势,无法与之竞争,而如今的民营医疗机构,数量众多,良莠不齐,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狭缝中生存发展,必须狠抓医疗质量,积极预防并减少adr。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一)、青霉素类

青霉素类是通过抑制菌体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因人体细胞无细胞壁,青霉素对其几乎无影响。又因青霉素抗菌谱很广。所以深受患者欢迎。成为临床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但由于近年来大剂量、高浓度使用青霉素现象增多,其不良反应屡见发生。青霉素常见的不良反应有:

⑴、过敏反应:较常见,包括荨麻疹等各类皮疹、白细胞减少、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等和血清病型反应;⑵、毒性反应:少见,但静脉滴注大剂量本品或鞘内给药时,可因脑脊液浓度过高导致抽搐、肌肉阵挛、昏迷及严重精神症状等;

⑶、赫氏反应和治疗矛盾。用青霉素治疗梅毒等疾病时可由于病原体死亡致症状加剧,称赫氏反应。治疗矛盾也见于梅毒患者,系治疗梅毒病灶消失过快,而组织修补相对较慢或病灶部位纤维组织收缩,妨碍器官功能所致;

⑷、二重感染:可出现耐青霉素金葡菌、革兰阴性杆菌或念珠菌等二重感染;

⑸、应用大剂量青霉素钠可因摄入大量钠盐而导致心力衰竭。

(二)、头孢菌素类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又称先锋霉素,是一类广谱半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目前,已有四代产品,应用十分广泛。临床发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存在以下几种常见不良反应:

⑴、过敏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可致皮疹、荨麻疹、哮喘、药物热、血清病样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头孢菌素的过敏性休克类似青霉素休克反应。两类药物间呈现不完全的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对青霉素过敏及过敏体质者应慎用,有的产品在说明书中规定用前皮试,应参照执行。

⑵、胃肠道反应和菌群失调多数头孢菌素可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对肠道菌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b族和k缺乏。另外,也可引起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念珠菌感染等,尤以第

二、三代头孢菌素为甚

⑶、肝毒性多数头孢菌素大剂量应用可导致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酯酶、血胆红素等值的升高。


(未完,全文共16735字,当前显示149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