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道德危机?

第一篇。中国,道德危机。中国,道德危机。

单名扬2011级法硕一班

一、前言

2011年10月13日,广东佛山,2岁的小悦悦在相继被两车碾压之后,冰冷地躺在血泊之中„„10月21日,随着一个鲜活生命的流逝,对小悦悦施以援手的拾荒阿姨被众人赞扬,碾压他人却逃之夭夭的肇事司机被舆论声讨,女孩母亲的监护职责也被社会关注,而更多的人则感叹那18位路人的冷漠与无情,道德问题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近年来,随着网络等媒介的发展,舆论力量得到不断壮大,一些负面社会事件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南京“彭宇案”、“郭美美事件”等的出现,让我们不禁反思,不禁疑问,当下的中国社会真的处于道德“危机”之中吗。中国社会真的世风日下了吗。

二、长河落日,对传统的冲击与继承

还记得在小学时代,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主题电影,名为《离开雷锋的日子》,故事中,主人公乔安山身为雷锋的亲密战友,数十年如一日,坚守着雷锋同志那乐于助人的可贵精神,其中他救起被撞老人反被讹诈的情景与今天的一些事件颇为相似,但是影片中他的执着与坚持最终换来的是大众对他的尊敬和对雷锋精神的继承。

回溯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国传统道德的形成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发展之路。

如果问起我们中国人,能够诠释传统道德的词汇有哪些。相信“孝慈”“爱国”“仁义”等必会高频率地出现。而在传统道德的形成过程中,儒家思想、佛道文化等因素扮演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激烈的社会转型期,新兴地主阶级与传统的奴隶主阶级之间矛盾尖锐,国家四分五裂,礼乐崩坏,诸侯混战,民不聊生。孔子,这位在西方学者眼中,可以与耶稣并论的东方圣人,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开启了中国传统道德的凝结升华之路。从一定角度而言,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是以儒家道德为核心而萌芽、发展、成熟和消亡的。其中,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主张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奠基之举。此后,历代王朝统治者虽然在尊崇程度上有所差别,儒家思想也经历过佛道文化等意识形态的历史冲击,但至清末民初,其依旧是中国社会道德中的一条主线,影响着大众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同时依靠着封建帝国对周边国家的政治影响,也渗透到朝鲜、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的文化体系之中,逐渐形成了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对立而生的东方文明。

在中国社会对传统道德继承发展的道路上,近现代可称为一个划时代的“拐点”,而其中的五四运动更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在那个风雨飘摇,危机四伏的年代,西方的民主与科学、苏俄的社会主义学说传入中国并被一批批仁人志士接受和传播,而封建主义作为社会矛盾的中心,其思想核心儒家学说便被至于争议甚至批判的境地,其中的纲常伦理、忠君思想更是遭受着疾风骤雨般地冲击。笔者认为,对于五四运动中“打到孔家店”等针对儒家文化的号召更应理性客观地看待,对于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作用与地位理应公正科学地予以评价。诚然,在那个废旧立新的时代,西方“自由、民主”的口号,苏俄“共产主义”的理想

更有号召力和社会价值,但过于盲目地否决已有数千年社会基础的儒家文化,极端激烈地摒弃纲常思想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众思想的混乱,甚至影响深远。随着时间的流逝,那道在传统文化上刻下的伤疤似乎一直在隐隐作痛,并产生了难以估量的负面效应。虽然儒家文化一直与封建帝王的政治功能息息相关,作为其思想工具统治民众,但其中的孝道、仁爱、忠义等核心理念也是从人性的本身出发,引导人们的个性发展,并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不断调整以使自身具有普世价值。所以,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历史,并正视其影响,趋利避害,对一个民族的振兴至关重要。


(未完,全文共24815字,当前显示147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