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高校纪检监察体制与职能探析

1.[选题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本课题相对于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等

十八大以来,我国各级纪检机关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以零容忍态度严惩腐败、以持之以恒的决心纠正四风,统筹协调形成反腐败整体合力,形成依纪依法高压反腐的新常态,取得了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的伟大成绩。高校纪检监察机构承担着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两种基本职能。但受纪检监察双重领导体制的影响,纪检监察机关存在职能泛化、方式固化、作风异化和功能弱化、人事待遇化等问题,严重影响反腐败工作成效。改革纪检监察体制成为破解当前反腐败体制障碍的必然选择。就改革路径而言,无论是实行垂直管理模式,还是提高地位模式,抑或组建大一统的反腐败专门机构模式,都是在克服纪检监察双重领导体制弊端、增强监督主体相对独立和权威性,但囿于上述模式各自本身的局限性,都无法有效破解当前反腐败体制障碍的现实难题。近年来时有暴露的消极腐败案件折射出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履职状况尚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如何保证高校纪检监察机构有效履行其职能,提升其履职能力,成为一项紧迫的现实课题。在不突破党对纪检监察机关领导体制的大前提下,深化“三转”体制改革,增强监督主体的相对独立,完善巡视制度的独特优势,增强法治思维与法治意识,遵循国家治理的价值规律和中国特色腐败治理体系的内在逻辑,才是纪检监察体制改革顺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不可逆转的现实路径,唯此才能为新常态下的反腐工作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使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的需要。

教育部直属高校作为我国高校改革的先行者,在高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着示范作用,既体现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又代表着高校的整体形象。以这一群体纪检监察机构履职为研究对象具有典型意义,且研究结果有着较大的扩展效用。

基于组织职能与要素和利益相关者等理论,本研宂运用访谈、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等方法,主要从机构履职层面考察了直属高校纪检监察机构的履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就如何改革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机制以提高该机构有效履职提出了对策建议。

本研究发现,高校纪检监察机构的设置方式具有多样化特征,机构规模校际差异明显。总体上该类机构能正常履行职责,履职资源基本能够有效支撑其履职活动,且取得了直接和间接的效果。进一步分析表明,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在履职过程中

1拥有较多的来自利益相关者方面的有利因素,但在组织根基和组织运行过程方面则存在较多制约因素,使得该机构还面临若干困境。

基于现状描述和影响因素及面临困境的分析,本研究建议。首先根据高校治理的特点,同时鉴于高校监察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的行使缺乏上位法的现实,可将纪检与监察合署制改为分署制,监察职能调整为校内监督,与校长办公室等机构合并。高校只设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们要切实行使职责,办公室作为其办事机构,只需3-4个编制,规模较小的高校可以与党办合并。将对同级党委的政治监督和纪律检查,以及案件查处等职能划归教育部纪检组履行,教育部纪检组可在直属高校集中的地方设案件分室,同时加强巡视以便对高校领导班子进行政治监督和纪律检查,拥有高校纪委书记的提名权。

2.[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总体框架、重点难点、主要目标等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将以教育部直属高校纪检监察机构为研究对象,以客观调查数据评价其履职现状,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可行的、具有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这对研究我国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和高校治理结构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

2.2总体框架


(未完,全文共58664字,当前显示147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