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建设的探索
——对西宁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研
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将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向农村延伸,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有利于通过社区平台,把服务送到农村、把文明带进农户、把科技传给农民、把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完善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农民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西宁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拓展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从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发。
一、西宁村农村社区基本情况
西宁农村社区位于六盘水市中心城区西侧,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共1445户计5242人,其中居住有彝、苗、回等10余种少数民族计1504人;驻有六盘水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六盘水市金属回收公司等数家企事业单位;过境公路、铁路以及城市西段路网在境内纵横交错。随着德坞新区的开发,水矿德馨园、兴民安臵小区、民景小区、清真寺、污水处理厂、市职院二期工程等一批省、市、区重点项目建设工程相继启动。其中兴民安臵小区预征地680亩,已征地340亩,安臵水矿东西路、凉都大道、水矿德馨园等工程拆迁户,现已选地基125户,开工建设的72户。民景小区系水矿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已征地238亩,并动工建设。该村现人均耕地约0.3亩,主要以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为主导产业,2008年农民人均年收入为3200元。
二、主要做法及收到的效果
(一)主要的做法
1、夯实三个基础
一是实施科教兴村战略,为农村社区建设打牢人才基础。该村高度重视九年制义务教育,积极支持辖区内各中小学办学,努力为农村社区建设培育更多更好的后续人才。针对农村劳动力文化和技术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他们围绕产业发展,组织对农民群众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农林水牧等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广优良品种,普及实用技术,教育引导农民群众不断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同时,还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干部的综合优势,培养掌握实用技术的科技服务者,为农民群众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二是实行民主管理战略,为农村社区建设打牢法制基础。该村始终抓住完善村(居)务运行机制这一核心,进一步明确村(社区)党支部、村(居)委会的职责,促使村(居)务运行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确保村(居)务运行更加规范、更加协调,进一步保障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选举权、监督权,真正做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选举、民主监督。在总结推广过去成功经验的同时,他们逐步推行村(居)民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实行村(社区)重大事项由村(居)民直接表决,推行村(居)两委分别向党员大会、村(居)民会议报告工作制度、党员群众对村(居)两委班子定期评议制度等,实现了党员群众对村(社区)委班子的直接监督,在巩固现有公开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公开力度、加深公开程度。
三是实施文化引导战略,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确保农村社区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该村以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出发点,逐步形成“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村委主导,群众参与”的农村社区文化格局:成立了西宁农村社区老年民乐演奏队,经常为村民及外演出;举办村(居)民夜校,对村(居)民教授文化课;
2建有图书室和远程教育接收站,为党员、干部、村(居)民提供教学、帮助和服务。
2、健全三个网络
(未完,全文共19822字,当前显示143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