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形式主义
摘要上90世纪年代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在建筑设计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当代中国的建筑创作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建筑的“形式主义”倾向。然而我国建筑师似乎并未做好应对这些新动向的充分的心理准备。对此笔者认为,一方面我们应摆脱将“形式主义”看作洪水猛兽的谈虎色变的禁欲主义心理,同时也要正视当前国内建筑创作中的“失语症”问题。关键词
形式,形式主义,建筑创作
在建筑历史的长河中,最引人注目的往往是建筑风格的交迭更替。长久以来,对完美建筑形式的追求似乎成为了建筑师的最高职责,正如英国建筑历史学家帕瑞克·纽金斯所说“对于追赶潮流的建筑师来说,中心的问题和常有的情况,是要找到一种反映时代变更的风格”’。然而,受正统现代主义建筑理论的影响,我国的建筑创作和建筑教育中却一直强调功能在建筑中所占的主导地位,认为建筑“形式是功能的自然表现”。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建筑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这首先表现在建设的速度和数量上—新开工的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整个中华大地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无论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几乎都成为了一个个巨大的
工地。伴随着建筑业的繁荣,我国当代的建筑创作也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其中非常引人注目的就是一种在建筑设计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形式主义”的倾向。一,建筑的形式与功能之辩
希腊先哲苏格拉底的“金盾与粪篮”’’的比喻可以说开创了“形式与内容”两分法美学体系的源头,此后的“典型说”、“镜子说”、“效用说”、“功能说”、“表现说”、“因果说”、“移情说”等等无不效仿于此。黑格尔集西方古典美学之大成,他认为“艺术即绝对理念的表现”,而“美的理念决定了自己的形象,即内容决定形式。”同样,从维特鲁威提出“适用、坚固、美观”的观点开始,建筑的形式要如实地反映其功能、结构和材料的观点就已成为西方传统建筑美学的基本评价模式,一直延续至今。“功能主义”也一直被作为现代主义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布鲁诺塞维在《现代建筑语言》中将功能作为现代主义反对古典建筑语言的原点,“甚至在功能原则成为一条实用原则以前,它就是道德准则了。”然而,·勃罗德彭特“多年来从事建筑设计方法的研究,认为严格的‘功能的’建筑是不存在的使用者的反应不会一致。奇怪的是某些理论家随心所欲地使用‘功能主义’这个名词。’,甚至有人认为现代主义是“用功能主义的形式外衣包裹的非功能、形式主义内容的伎俩。”针对于沙里文的“形式追随功能”卜,密斯提出了“功能追随形式”伪一,路易斯·康说“形式唤起功能”,文丘里说“形式产生功能”,菲利浦·约翰逊将其改为“形式追随形式”,屈米则更彻底地提出了“形式追随幻想”,而相田武文也说“形式追随虚构。”二为形式主义正名
(未完,全文共9436字,当前显示113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