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丘陵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3
——以营山县为例
(此文获得中共南充市委党校南充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南充市推进优势产业跨越发展理论研讨会”三等奖)
西部丘陵地区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薄弱地区,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各地纷纷探讨、实验,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中东部地区的差距在逐步缩小,但是离建立现代农业还有较大的差距。最近,我们对营山这个典型的丘陵地区农业大县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做了一个调研,以期探讨西部地区丘陵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些措施和办法。
一、营山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势及发展情况调查
(一)营山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1、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营山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界于巴河、嘉陵江之间浅丘山区,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33.5%,同时境内无污染工矿企业,生产的原料品质好,是发展绿色食品的理想之地,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得天独厚自然条件。
2、具有完善的产业基础。作为农业大县,营山物种类众多,涉及粮油果蔬经作几大类。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营山形成了畜禽、粮油、水产、蚕桑、果蔬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全县可年出栏肉猪100万头,黑山羊20万头、肉牛30000头、小家禽1000万只以上;种植优质粮油45万亩、蔬菜6.8万亩,经济林40万亩,速生林10万亩;各沿河(库)乡镇还建立水产基地,年出产成鱼500余万斤。能够满足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原料需求。
3、具有较为雄厚的技术优势。营山农业技术推广专业齐全,涉及
1作物栽培、植保、种子、土肥、畜禽、水产、蔬菜、园艺等专业。科技力量雄厚,拥有专业技术人员490人,其中高级44人,中级221人,初级225人,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能够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4、具有足够的劳动资源。营山是人口大县,农村住户达22万户79万人,农村劳动力达39万人,能够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基地原料生产要求。
(二)营山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营山县坚持把实施农业产业化作为破解“三农”难题、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集中项目资金,强力推进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0年
3、4月,我们调研组对营山县清水乡、东升镇等乡镇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营山县清水乡是川北第二大水库——幸福水库所在乡,是南充市市级蚕桑基地和良种渔苗基地。全乡幅员面积26.27平方公里,辖7村84社,人口1.1万人,耕地8000亩。
清水乡属幸福水库淹没区,2007年,乡党委政府抓住市委、市府将该乡列为全市“万亩优质水产基地”的契机,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做大做强“四个第一”。一是青蛙养殖规模全国第一,重庆万州业主刘国民投资近500万元修建国民青蛙养殖场、养殖水面达500多亩,预计生产成品青蛙50万公斤,年收入300万元。二是休稻养鱼规模全省第一,全乡休稻养鱼面积达1500亩,全省水产现场会议参观了该乡现场,带动农民年均增加纯收入120元以上。三是黄姜种植面积全市第一,业主唐彦林2007年试种黄姜成功,2008年4个村28个社发展黄姜1100多亩,亩产黄姜3000公斤以上、亩产值4000元以上。四是蚕桑生产全县第一,全乡桑园达4200亩,养蚕量突破6000张,养蚕收入240万元,农民人均可增收250元以上。
2以上四个项目,到2009年,只有水产和蚕桑生产还有一定经济效益。后来,乡镇调整发展思路,改变发展模式,依托川北第二大水库——幸福水库天然山水资源,发展壮大独具特色的蚕桑、水产、旅游“三大产业”,实现了助农增收新突破。他们的做法是:
(未完,全文共21316字,当前显示144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