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过期药品回收的不足和完善5篇

第一篇:过期药品回收的不足和完善过期药品回收的不足和完善

如今,家中备药应付急需之用已成为很多家庭的选择,但是经常会产生一些过期的药品,过期药品流向成为一个公众日益关注的问题。如果对过期药品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可能会引发用药安全、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因此,如何才能有效地处理过期药品,那么市民一般如何处理这些过期的药品呢。相关部门会采取哪些措施呢,又有哪些建议呢。这些都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回收过期药品制度完善

药品有效期是衡量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指标,过期药品对正常的药品市场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严重影响。因此,加强对过期药品的监管,构建过期药品回收的长效机制,是确保人体用药安全、维护人民健康的客观要求。

我国《药典》明确规定,一旦过了有效期,药品就成为劣药,不仅意味着药性失效,有些还可能发生霉变。若大剂量地服用,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疗效,还有可能加大药品的毒副作用,服用后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同时,过期药品还明确被归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属于重要环境污染源之一。

由于缺乏过期药品回收处理的正规渠道,导致绝大多数农村家庭每年都要随意丢弃大量过期药品;更为触目惊心的是,由于城市家庭过期药品处理目前也没有比较有效的办法,因此出现了回收过期药品的地下药贩子。药监部门长期调查发现,药贩子回收的药品主要有两大流向:一是对收回来的过期药品进行包装再加工后,运往缺医少药的农村或偏远山区;二是将药品重新包装后卖给城乡接合部的一些黑诊所,而黑诊所再高价卖给患者,这其中不少患者是患有慢性病、经济困难且无医保的的农民群众。

一、过期药品危害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健康观念和意识不断加强,我国非处方管理制度的实施,消费者不需医生处方可自行判断、购买、使用非处方药品,使得家庭中储存的药品品种增多、数量加大、储备过剩;与此同时,过期的药品给消费者带来了较大浪费和潜在的安全隐患。据2006年一项社会调查表明,我国各大城市平均每个家庭有过期药215粒,其中30%~40%的药品超过有效期3年以上。我国约有78.6%的家庭存有备用药品,其中高达82.8%的家庭没有定期清理储存过期药品的习惯,90.1%的被调查者有将过期药品随意丢弃的经历[1]。以上数据表明,如忽视过期药品的处理将会给社会带来新的危害。

过期药品的危害主要有以下4点:

1,药品过期后其有效成分含量降低,药品发挥不出原来的药效。有时,甚至还会导致药品化学成分的改变,对人体产生损害。比如,维生素c在空气中放置时间过长,容易被氧化,而氧化后的vc对人体有害。磺胺类、青霉素类药品过期,则容易引发过敏和休克。

2,药品存放的温度不能达标,药品自身可能分解出一些有害杂质,这些杂质对人体容易造成一定危害。

3,药品长期存放在干燥的地方会脱水;存放在潮湿处,药品也会吸潮。吸潮或脱水后药品进入人体内会不分解,因此,人体吸收不到有效成,“吃了等于白吃”。

4,冲剂、蜜丸等加入赋型剂的药品,在一定温度下会发生霉变,滋生细菌,而这种霉变是用肉眼难以识辨的。

二、我国目前过期药品回收缺陷

1、大多数企业经济技术不足

有种建议就是药品生产企业负责回收,但我国大多的药品生产企业规模较小,自身经济实力不强,大多药品生产企业难以独立承担回收过期药品的费用以及不具备处理过期药品应有的技术实力。

2、老百姓意识浅薄


(未完,全文共10429字,当前显示140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