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篇一: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

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97页-108页

点滴之水,持之以恒,也可穿石,星星之火,抓住时机,更可燎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中国的一句古话,意思是新生事物开始虽然弱小,但有广阔的发展前途。比喻小事可以酿成大变。这篇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题目的文章是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大发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这封心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

1927年大革命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将捕杀的网罗撒向了全中国,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之多,革命的主观力量大为消弱,工农运动走向低落,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1930年1月,面对大革命的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下中国,党内的一些同志对时局的估量和行动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不赞成争取江西的计划,只赞成在福建、广东、江西之间三个边界区域的流动游击,赞成在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

毛泽东同志首先对这些错误消极的理论做出了批评指正。他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深刻分析了当时中国是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半殖民地国家这一本质,说明了农民问题的严重性,工农民主政权的口号的正确性,以及建立和发展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提出通过波浪式发展政权。否定了犯革命急性病的同志的看小犯革命力量的错误认识。其次又通过对中国政治形势的认识提出了中国的革命主观力量虽弱但是反革命力量也相对较弱,所以中国革命走向高潮一定比西欧快,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观点,中国革命力量虽弱但是在“布满干柴的”中国,“很快会燃成烈火”。最后毛泽东在行动策略问题上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革命战术应采取“分兵一发动群众,集中一应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等波浪式的推进政策。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反驳纠正了党内对革命前途的错误认识,坚定了全党全国群众争取伟大胜利的信心,为全国人民指引了黎明的曙光,更优先于很多人开始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为革命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毛泽东作为一名领导人以发展的眼光,透过现象看本质,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引领者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上向着胜利的曙光前进。

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也一再强调我们“看事情必须看它的本质,抓住实质”这一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不仅在时局估量和革命方针方面有重要意义,对我们个人的生活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现象是事物外在方面,它是表面的、多变的,而且我们眼中所看到的现象可能是真相,还可能是假象,甚至有时候只是我们的错觉,世间万物变化万象,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正确的认识事物,抓住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做出正确的反应。如在生活中通过别人的一言一行判断他的性格爱好,在学习中通过对错题的研究找出不会的知识点等,总之,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毛泽东同志还教育我们要用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对待生活对待人生,不畏强权,用于拼搏。


(未完,全文共16474字,当前显示136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