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公共关系

专业:财务管理

浅谈双汇的危机公关

摘要:

2011年3月,经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双汇旗下公司济源分公司在肉食品生产中使用了含“瘦肉精”的猪肉,而瘦肉精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药品,随着事态的扩展,一时间整个双汇集团成为众矢之的。为了给每个消费者一个交代,国家质检总局亲临“瘦肉精事件”源地——河南济源市进行调查,对猪的尿液抽检显示为阳性,这直接证实了央视的曝光的真实性。根据双汇的估计,双汇每天损失至少1亿元,同时双汇股票直接在上交所无限期停牌,双汇的负责人表示:“这次事件带给双汇的不仅仅是生产和销售量的减少,更是对双汇品牌的巨大损失。”

关键字:问题、危机公关、策略

美国学者罗森豪尔特认为,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公关关系的基本机构是由社会组织、公众、和传播三要素构成的,危机公关必须紧紧利用三者间的关系,更好地解决危机事件。

近年,我国食品、化妆品、医药行业屡屡发生危机公关事件,企业面对的危机事件及危机出现的频次越来越高,企业被“秒杀”的风险也在加大。双汇也并不是唯一在这些事件中受到损失的集团公司,在面对种种突然而至的危机时,企业应如何应对,处理危机的最佳方式是什么,从“瘦肉精”事件中,对企业危机公关管理又有怎样的警示和启发,值得每个企业尤其是食品企业的管理者引起重视。

一、双汇在危机公关中存在的问题

1、危机防范意识薄弱

随着在国内的快速扩张,双汇在重点的生猪源地都建立了自己的肉类加工企业,公司的中高层更注重公司的产供销旺盛,忽视了双汇“十八道检验”的企业质量管理准则的要求,没有建立危机的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公司存在的管理和质量问题,这就给了不法生猪饲养农户或企业以可乘之机,致使分公司发生的“瘦肉精”事件对双汇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2、危机应对意识不足

在“3.15晚会”曝光该事件的时候,公司内部并没有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公司首先开展的却是产品的排查,并没有首先从源头立即将河南济源分公司和集团的其他公司撇清关系,将整个事件的危害控制在济源、孟州等焦作地区,而是跟随媒体的曝光逐步的开展相应的检查工作,这就直接将这一地区性的事件扩展至整个双汇集团公司,对公司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不但国家质检总局直接对事件进行了关注和调查,更是引得广大消费者一片质疑,加大了对其他公司的产供销压力。

3、缺乏媒体公关意识

在这个事件曝光的初期,很多媒体记者直接深入到了双汇总公司所在地——漯河进行调查。但是众多的记者在自己居住的酒店却被要求随时报告行踪,这不但引发了广大记者的不满,也加大了记者对这一事件的猜疑。双汇错过了进行危机公关的最初的黄金时期,事件随之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相反,只有更好地发挥媒体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服务自身的经营业务。

4、缺乏服务公众意识

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关键环节,是危机公关的直接接受者。在“瘦肉精”事件曝光后,双汇集团并没有积极社会发布相关信息,没有直接像广大消费者澄清事件的原委,反而是在初期消极应对。双汇忽视了现代媒介的传播的迅速程度,也忽略了社会公众接受信息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双汇的消极,不仅仅增加了企业自身的销售困难,更增加了消费者对双汇产品的疑虑和不满,这大大加大了双汇后来公关的难度。

二、企业危机防范措施

1、建立预警机制


(未完,全文共18401字,当前显示137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