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周边军事形势分析及走出危机的对策

一、历史回顾

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一直是复杂多变的周边安全形势。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由于受到西方“遏制、扼杀”政策的影响,周边安全形势非常紧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采取敌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并在东亚、东南亚的美军受降区扶持亲西方的反共政权,将日本、菲律宾、南越地区视为“遏制共产主义的桥头堡”,周边国家中,除了苏联、外蒙古、北朝鲜外,其他国家对社会主义中国均十分警惕,外交局面也因此一度受困,军事对抗态势异常紧张。在北部,南北朝鲜分立对峙,在南部,北越南越摩擦不断,并且这种对峙牵涉到两个国际阵营的对峙,因而随时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危险。(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不在“国家周边形势”的讨论范围内)在这种紧张的大形势下,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团结一致面对危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对稳定周边安全形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的强力介入使得朝鲜半岛形势越来越对中国、对社会主义阵营不利,美国及南朝鲜军队甚至一度将炮火烧到中国境内,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党中央决定出师朝鲜。在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后,于1953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朝鲜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安全形势有所改善。

六七十年代,两弹一星工程的完成使得中国不再惧怕“核讹诈”。安全形势上,分别于1962年、1969年爆发两次武装边境武装冲突,在1962年的中印冲突后,巴基斯坦开始以盟友的姿态同中国交好,1969年的中苏冲突,使得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矛盾公开展现在敌人面前,此时是中国外交与国家安全最为紧迫的时期,国际上仅剩下阿尔巴尼亚等少数友好国家,南部的越南此刻炮火连天、硝烟弥漫。即使是在这样的困难环境下,中国依然决定向越南提供无私援助,帮助越南人民抵抗侵略者,并最终统一祖国。这一时期周边安全环境局部动荡、总体稳定,这也与党领导人民进行建设祖国所取得的伟大成果是分不开的,这期间,强大的国防工业体系的建成及部队装备水平的提高,有力的提高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使之成为一支三位一体、核常兼备的强大军事力量,是国家安全及人民生活幸福的强有力保障。

七十年代末及八十年代初,昔日兄弟般情谊的中越两国反目成仇,并酿成大规模武装冲突(或可言之为边境战争),中央军委下达了展开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命令,中国军队从3个方向攻入越南,1979年2月28日,攻占越南首都的北大门——谅山,由于教训越南的目的已经达到,中国军队放弃进攻河内,对外宣布撤军。这是继朝鲜战争之后,中国军队再一次进行大规模境外作战,与朝鲜战争不同的是,这次战争,我们没有依靠任何一个阵营,甚至顶着苏联百万大军压境的威胁,然而形势逼人,国家利益不容侵犯。同年,苏联军队攻入阿富汗,西北安全局势恶化。


(未完,全文共22678字,当前显示116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