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十八大汇报材料
今年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的关键之年,为确保检察环节的信访工作稳定,区检察院以集中化解涉检矛盾为重点,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宗旨,严把“三关”,切实加强社会矛盾的源头治理和防范。今年以来,未发生一起舆情网络事件,无涉检信访积案,连续多年保持涉检赴省进京零上访记录。该院的主要做法是:
一、信访接待,严格把好初信初访关
一是强意识重规范,加强控申接待窗口作风建设。不断强化思想认识,引导全院干警特别是控申检察干警更加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坚持把控申来访接待工作作为了解民情、改善民生、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控申接待全天全程录音录像记录,让控申干警铭记“你就是检察院,你的形象就是整个检察机关的形象”的理念,从而在思想上真正重视控申接待工作,在行动中恪尽职守。严格执行《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加强程序规范性,确保所有来信来访依法及时妥善处置,实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二是谨抓“六个不”,健全和创建各项工作制度。成立涉检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并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确保涉检信访工作领导始终“不缺位”。执行每周二的检察长接待、检察长批阅来信来访和检察长包案制度,确保检察长对本院所有信访工作“不失控”。实行每周四业务部门负责人控申接待制度,确保涉检信访工作“不孤单”。实行青年干警轮值接访制度,确保本院35周岁以下、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干警对群众的呼声诉求“不糊涂”。建立突发事件和舆情网络处置机制,确保面对突发涉检事件“不慌乱”,应对网络舆情“不害怕”。
三是密切检群互动,畅通涉检信访工作渠道。搭建完善“信、访、电、网”服务平台,稳步推进集控告、申诉、举报、投诉、咨询、查询等于一体的控申窗口“阳光检务”,畅通群众反映问题和诉求的表达渠道。进一步延伸检察工作触角,改变检察工作方式,通过检察长深入基层下访、巡访和联访,力促检察工作接“地气”。通过设立派驻经济开发区、木渎镇检察工作室,实行检力下沉,密切检群互动,拉近与群众距离。邀请特约人民检察员和调解员来院,不断壮大充实检察宣传队伍。结合“举报宣传周”等专项活动,访社区、入企业、进学校、走古镇,让群众更加了解检察工作职能,更加理解、支持和关心检察工作。
二、信访处置,严格把好平台建设关
一是着力“硬件”建设,确保“硬件”平台运转正常。通过“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处置平台”,实行检察环节办案的逐案研判,实现涉检信访风险研判的关口前移,最大限度地减少涉检信访。通过“控申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畅通本院内部以及与上级检察院的信访信息共享渠道,确保涉检信访事项发现早、处置当。通过“市社会矛盾纠纷信息管理系统”、“市长信箱”、“区长信箱”等平台,畅通本院与其他政法单位、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全面掌握全区信访信息,形成稳控工作合力。
二是着力“软件”建设,确保“软件”平台保障有力。构建“大预警、大研判、大稳控、大调处”工作机制,结合省院“百千万”活动,依托检察调控中心,充分发挥辖区内涉检信访信息员的预警作用,形成左右互动、上下联动的涉检信访工作大格局。通过与区综治办、区信访局等相关部门开展每月一次的定期研判,及时发现涉检信访苗头性问题,查究发生涉检信访事项的原因,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从源头上防止涉检信访问题的发生。坚持敏感时期日报告、周排查和一般时段月排查清理等常态化信访管理工作机制,切实做到涉检矛盾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切实做好各敏感时期的稳控工作。
(未完,全文共10139字,当前显示143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