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何平新九论之九 开辟三化协调新境界

第一篇:何平新九论之九开辟三化协调新境界何平新九论之九开辟三化协调新境界

何平

开辟三化协调新境界

——再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之九

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鲜明主题,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在。

走“两不三新”三化协调之路,是中原儿女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走好这条路,关键在协调。

协调是发展思路,是发展要求,是发展手段,也是发展目的。

协调即天人合一,协调乃政通人和。协调发展就是快求好,好求稳,稳求变,变求新,新求兴。

河南只有协调发展,才能使引领的作用更突出,主导的力量更强劲,基础的地位更牢固。

不协调发展,“三农”问题难解,三化之路难行。

走好这条路,就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谋发展。

(一)科学发展,鲜明的时代主题

世界形势风云变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魅力独显。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部署,也是持续“中国模式”的核心所在。

省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是省委立足基本省情、直面突出矛盾、破解发展难题、促进中原崛起的战略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实践,是亿万中原儿女用行动诠释科学发展的生动读本。

走好这条路,关键在协调。

(二)万物和谐,协调的理想境界

“优天地而和阴阳,节四时而调五行”,“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历史的智慧启示我们:世上万事万物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平衡与不平衡、1协调与不协调的矛盾运动中变化发展。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告诉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着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

从先贤哲学的“和美”意境,到当今科学发展的“和谐”要求,协调——集中体现了人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经济社会的发展,总是在持续不断的协调中实现新的动态平衡。

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各个环节协调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方能达于和谐和美之境地。

协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和谐根本上取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充分适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更好协调,取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发展领域诸要素的亲密融合。

协调,和解之桥,和谐之舟,和平之途。

(三)协调发展,世界之难

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兼顾的、均衡的,否则就是畸形的、失衡的、倒退的,甚至是短命的。

历史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

看国际,“马尔萨斯幽灵”尚在游荡,“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依然存在,全球金融风暴余波未息;一些国家经济增长伴随贫富差距扩大的窘境还在延续;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警钟长鸣。

看国内,一些地方工业化与粮食安全之间失衡,城市化进程与“三农”发展失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失和„„过去20多个粮食主产省,现在只剩13个;过去十几个粮食调出省,现在只剩6个;昔日“南粮北调”,如今“北粮南运”。

看河南,一些地方曾陷入“发展、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怪圈;“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四道难题尚未破解,“土地哪里来,减排哪里去,要素怎么保,物价怎么办”的新四难接踵而至。

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理性审视河南,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三2新”三化,就搬不开横亘在道路上的巨石;没有协调发展,全面小康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四)三化协调,创新之路

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大格局。

河南的新型城镇化引领富有创意。重在“统筹”,意在“一体”,力在“互动”,强在“集约”,求在“稳步”,效在“和谐”。


(未完,全文共17099字,当前显示146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