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谈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作者:杨兴美来源:发布时间:2011-12-01点击量:189论文关键词:农村中学校园文化人文素质建设途径

论文摘要。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个支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使人类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核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和修养,从而成为维系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校园文化是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教室、校园是提升校园文化的两大空间。本文从利用教室空间营造人文精神氛围、利用校园资源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传承传统精神汲取文化养料、开展人文活动巩固训练效果等方面阐述了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问题。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育人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为目标,以校园为主要空间,由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创造出来的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复合体,在校园中,它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甚至可能衍射到校园之外。

现今,走进农村中学,可以看到一些学生随地乱丢垃圾;举止粗俗,出口骂人,污言秽语;四壁涂鸦无顾忌;任意践踏草坪、采摘花草;大声喧哗、哗众取宠;男生染发长发;奇装异服,追求个性;诚信差,人情薄……农村中学学生存在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究其原因,主要有:(1)农村中学的师资力量缺乏,致使校园文化贫乏。有些民办中学处于缺编状态,为应付课堂上课“正常”,代课、改学科教师就应运而生,因此,不可能从高文化、高素质等方面去要求师资,那么“以己昏昏”的教师又怎么能令学生“昭昭”呢。校园文化的建设就更不必说了。(2)农村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办学效益评价,多以有多少孩子考上重点学校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驱使着学校重课本知识传授,轻素质教育,或是少培养做人道理。(3)农村中学学生生活的大环境多是闭塞、不开放的,家庭又没有创造良好的环境,再者,农村独生子女家庭不断递增,家庭的观念、教育方式、教育方法和社会大环境影响,多种媒体误导,使得精神文化本来就贫乏的农村中学生,就更会追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讲攀比”、“显摆”,以此来张扬自己的“优势”。

一个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校园文化直接影响着人的思维品质、行为价值和认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人生观和世界观处于不定型期,我们并不能指望一次英模报告会、一次讲座、一场电影就能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就能把他们塑造得尽善尽美,而是要立体地、全方位地、反复地运用校园文化形式和文化手段,对他们进行感染、陶冶、磨炼,才能收到春风化雨、滴水穿石的效果。因此,及时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利用教室空间营造人文精神氛围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可以在教室的两边张贴激励人的标语,如: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下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

求学,不时冷时热,要持之以恒;言行,不浮躁轻妄,要稳重踏实;律己,不放纵苟且,要防微杜渐;待人,不狭隘争斗,要豁达利他。

没有大到不可实现的理想,也没有小到不可设定的目标。

鸟要飞翔,有天生的翅膀;人要飞翔,有自己的思想。

这些学生任何时候都能看到,时刻提醒学生要博闻强记,奋斗不息。可由值日生在黑板边角写上名言警句,如:“傲雪欺霜赛严寒,乘风破浪争上游”、“实力筑才情,创新显机智”、“巍然蜀道勇者平,学海无涯智者胜”等。这些名言警句,既可挖掘人文因素,调动学习积极性,又可达到润物无声之效。


(未完,全文共25073字,当前显示144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