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警惕领导班子中 “小圈子”的影响

第一篇:警惕领导班子中“小圈子”的影响警惕领导班子中“小圈子”的影响

最近以来,还有少数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爱搞“小圈子”。即以老乡、同学等非工作关系为基础构成的小群体,圈中人对内抱团结盟、相互帮忙、吹喇叭、抬轿子,对外以人画线、以邻为壑、排斥异己、掣肘使绊。它是影响领导班子建设的一个重要思想因素,影响极坏,应对之保持高度警惕,坚决铲除。

一、领导班子中“小圈子”的类型

领导班子的“小圈子”有多种表现形式,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地域型的“小圈子”。同在本地出生长大,又同在本地任职,彼此之间和联系无形中比与外地调来的同志更紧密,遇到的意见分歧,思想交锋,往往“枪口”一致对外,同进同退,只讲地缘关系,不讲大局和组织原则。

二是情感型的“小圈子”。少数领导干部交流到异地工作,总是急于在所在地干部队伍中认老乡、访战友、叙同窗,继而组织战友会、同学会、同乡会,甚至搞“拜把子”结义。战友、同学、老乡之间,今天你请我,明天我请你,不亦乐乎。因为是老朋友、老同学、老同志、老领导、老部下,便遇事优先考虑,凭私交的深浅决定自己的态度,用情感代替党的纪律。

三是兴趣型的“小圈子”。钩鱼、打牌、下棋、养花等共同的兴趣爱好,使他们从拥有共同的业余天地开始,渐渐渗透到工作领域,最终抹煞了工作和消闲的界限,事事只认小集团,不顾大集体,好坏不分,是非不明。

四是利益型的“小圈子”。为谋取共同的利益彼此勾结,民照不宣。有利可图则不遗余力,推波肋澜;无利可图则作壁上观,甚至从中作梗。一切以小群体利益为重,无视党的形象和老百姓的死活。

二、领导班子“小圈子”形成的原因

领导班子搞“小圈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封建陋习沉渣泛起的影响,也有深刻的现实社会背景,还与少数地方党组织政治敏锐性不强,对领导干部疏于管理有关。在公众看来,领导干部搞“小圈子”,主要是出于“官运”或“钱运”的考虑。

(一)领导班子中“小圈子”是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产物。我国是一个具有数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文明古国,封建经济形态下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朝天子一朝臣”等,就是这种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写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封建经济关系虽然不复存在,但人身依附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仍然残存着。权力追求者从个人私利出发,把正常的工作关系变为互相勾结、互傍互依、互相利用的关系,下级对上级一忠二顺,上级对下级一亲二信,相互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小圈子”。

(二)领导班子中“小圈子”是市场经济趋利性生出的“怪胎”。领导班子中干部“小圈子”现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感情为掩护,追逐私利、互相利用。他们并不是因为性格或爱好相近而走到一起的,而是某种共同利益把他们联结成了一个“小圈子”。有的认“大款”做“小兄弟”,眼馋的是人家的“钱袋子”;有的认下属做“小兄弟”,琢磨的是给自己找后路;有的认黑恶势力做“小兄弟”,追求的是为所欲为。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腐败案中的行贿主角周雪华,曾用“游鱼贪食,钓者诱之;人皆为鱼,我则钓者”的打油诗来形容他与胡长清之间所谓的“朋友”关系。


(未完,全文共7766字,当前显示130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