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我国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发展、改革与展望[最终版]

[浏览评论][我要评论][返回]

出自:

发表时间:2000-10-11

崔福义李圭白

哈尔滨建筑大学

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近50年的发展历程。几十年来,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促进了水工业的发展;同时指出必须进行专业改革,以适应水工业新发展的要求。文中对我国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近年来所进行的改革情况进行了论述,展示出一个全新的水工艺与工程专业将取代传统的给水排水工程,担负起为水工业领域培养专门人才的重任。展望21世纪,新专业将为保证水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水工业;给水排水工程;教育;改革

我国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已走过了近50年的光辉历程。几十年来,该专业作为水工业科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水工业的科学研究、高级人才培养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此,我们拟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发展与改革进行简要的回顾。

一、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建立与发展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作为人们生活与生产中所必需的、最基本的一种资源,水在自有人类以来就在被利用着,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对它的需求量较小,对其质量要求也较简单。

在公共给水事业的早期,给水的重点放在取水及水的输送上、排水重点放在污水排放上,水处理工艺较简单。以北京的城市供水情况为例[1]。北京于1908年建立了京师自来水公司(即现今的北京自来水公司),是我国成立较早的自来水公司之一。建立之初的供水规模较小,以孙河河水为水源,仅经过简单的自然沉淀、慢滤池过滤和漂白粉消毒,即送入城市管网。后来自1925年起开始陆续采用了以明矾为混凝剂的混凝沉淀、快滤池过滤等工艺。这一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在我国很有代表性,一直延续到70~80年代,基本工艺系统几乎未变,其间只是在构筑物的形式、构造、参数上有所变化;解决的主要水质问题——除浊、杀菌的任务也基本没变[

2、3]。在污水处理方面,1949年以前,仅在上海有一座处理能力为4万m3/d的处理厂。在此发展水平上,解放前我国既未形成独立的水工业产业体系,也无与之相应的独立学科设置,仅在一些学校的土木工程学科中开设“上水道”、“下水道”、“给水排水”等相关的课程。

建国后,我国面临着工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挑战,对水的需求迅速增加,城市供水与排水设施有了很快的发展,在公用事业中形成了独立的给水排水工程事业。以城市供水能力的变化为例,由1949年的240.6万m3/d,发展到1978年的2530.0万m3/d,在1997年达到

了11105.2万m3/d[4]。行业的发展对科学技术与专业人才产生了大量的需求。50年代初,借鉴前苏联的模式,在科技和教育体系中,形成了“给水排水工程”学科。1952年起,一些院校相继建立了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这一专业的设置适应了当时的社会需求,迅速的发展成为土木类专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至50年代末,全国已有9所高校开办了给水排水工程本科专业;至70年代末则增加到15所。在60-70年代、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阶段,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发展缓慢,是同该时期国家总体形势相一致的。当时给水排水行业、以及相应的科学技术都处于几乎停滞的状态。


(未完,全文共20722字,当前显示131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