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基层党组织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的若干维度

[摘要]意识形态工作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在基层必须始终坚持理论宣传与基层实际相结合,理性思考与现实发展相融合,思想建设与群众诉求相贴合的多重创新维度,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解释力、传播力和凝聚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基层工作;创新维度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28x(2014)06-0023-03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精神力量。基层党组织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的首要目标是通过树立广大群众的理想信念来集聚民力、凝聚民心、汇聚民智,通过意识形态精神力量的培育和积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

一、科学解释与多重建构相契合的理性维度

(一)运用理论性解释,构建开放式宣传平台一是关注热点理论问题,拓展宣传平台的建设广度。热点理论问题在实践发展进程中涉及社会各个阶层和不同群体,覆盖面广,受基层民众的关注度高,因此,需要给出正确回答和科学解释。理论解答的出发点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打造和谐社会;理论解答的落脚点是最大限度地实现民众的公共利益,使改革成果惠及普通民众。

二是聚焦理论难点问题,加强宣传平台的建设深度。理论难点问题“难”在涉及复杂利益,破解难度大。回答难点问题的前提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迎难而上,突破理论“瓶颈”。要回答基层民众内心困惑已久的问题,解开其思想心结,清除实践进程中的诸多障碍。要保持政治敏锐度,按照理论演变逻辑自信作答,遵循科学发展规律理性表达,结合实践发展进程务实解答,使理论宣传深入人心。

三是围绕重点理论问题,加大宣传平台的建设力度。回答和解释重点理论问题意味着意识形态工作重心下移,落在基层,多接地气,最现实的工作就是重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生活中的话语主导权,巩固主流思想阵地,占据思想制高点。当前,要增强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进程中社会矛盾的批判力和社会问题的解释力,提升马克思主义对重大理论问题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二)采用实证性解释,构建实效性评价机制。第一,实证性解释能够检验意识形态工作在基层的成效。基层党组织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摒弃纯粹的经验性解释,以眼前的事实作为参照,贴近实际,不做空洞的说教,展现意识形态工作的真实场景和实际效果;以发展的现实作为坐标,紧贴当下,不摆花架子,呈现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目标和具体成果。

第二,实证性解释能够评判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得失。基层党组织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抛弃简单庸俗的功利性解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标杆,实事求是地衡量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得与失。一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发挥引领作用、导航作用和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必须清醒地看到意识形态工作在基层面临的各种挑战,绝不能淡化意识形态建设,弱化意识形态工作。

第三,实证性解释能够巩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开展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扬弃固定僵化的说教性解释,面对多元意识表达,耐心对话,积极沟通;面对多重思考维度,拓展思路,辩证理解,换位思考;面对多变发展进程,正视矛盾,理性对待,客观评价,消解非主流意识的消极作用,突出主流意识的引领地位。


(未完,全文共17157字,当前显示133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