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罪犯意义障碍在个别教育中的表现和预防[共五篇]

第一篇:罪犯意义障碍在个别教育中的表现和预防2013年省监狱学会心理矫治专业课题

罪犯“意义障碍”在个别教育中的表现和预防

赣西监狱谢荣华

【内容提要】

针对新时期下押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结合实际,针对民警在对罪犯进行个别教育谈话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特殊的心理问题——“意义障碍”进行分析,根据罪犯“意义障碍”的现实表现,提出预防措施。

【关健字】

意义障碍,道德认知障碍,个别教育谈话,预防

罪犯是特殊的一个群体,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身份不同,他们的思想动态的变化比正常的社会公民更为复杂多变,罪犯从入监的第一天起,思想上就面临着复杂的变化,从失落到焦虑,从无奈到迷茫,充满一系列的不确定性,而作为监狱人民警察对罪犯的教育贯穿罪犯入监到刑满释放的始终,确保监所的安全稳定,提升罪犯教育改造质量任重道远。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碰到罪犯对民警的个别教育不以为然,有的甚至内心极度抵触,导致我们的个别教育谈话工作成效不高,从而至使监狱为个别教育质量不高而犯愁,多措并举,收效甚微,监狱民警也对个别教育谈话失去信心,个教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罪犯的教育跟不上,顽危犯、重点犯、落后犯数量必然增加,监管安全形势堪忧,这也是近期为什么狱内犯情复杂多变的成因之一。

分析民警个别教育谈话质量不高的原因,我们得从罪犯的个体和民警与罪犯的沟通进行探究。从罪犯的个体分析,由于罪犯在改造过程中思想较为活跃,情绪较为多变,在改造过程中或多或少对民警有抵触和不信任的情绪,或由于家庭、社会、受他犯影响等原因不愿意与民警沟通,从而导致个教效果较差,我们将民警在对罪犯进行个别教育时对罪犯沟通上的障碍称为“意义障碍”。民警在与罪犯沟通时只有把握“意义障碍”的成因,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有效地预防“意义障碍”在个别教育谈话过程中的出现。

“意义障碍”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概念,它是指受教育者由于某些心理及社会原因而在接受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主要有道德认知障碍与情感障碍两大类。罪犯心理的意义障碍将会直接影响到罪犯的思想动态,对罪犯的改造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在罪犯受到挫折或家庭变故时,如果沟通不及时、到位,将会产生极端想法。

罪犯在服刑期间,对于罪犯本身来说,是他的人生拐点,无论从生理和心理上都会产生急剧的变化,特别是对于罪重刑长的罪犯,显得尤为突出。在这个阶段,他们不再轻易相信他人,包括亲戚朋友,甚至身边所有的人,思想上会重塑亲戚朋友的定义,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以及不相信公平正义的社会心态在短期内会迅速形成,普遍产生对社会的不满甚至报复心理,在

这一时期,他们不再相信警察,相信法律,对监狱的制度产生反感和抵触心理,对监狱民警的管理有反抗和抵触,因此,在对罪犯进行个别教育谈话时,民警会明显感到,如果要从心理做通罪犯的思想教育工作很难,感到现在的犯人难管,不听话,罪犯对社会的不满心理转嫁到作为管理人员的民警身上,但与此同时,他们从内心渴望能在管理人员的民警身上产生共鸣,希望得到民警的关心,引起民警的注意,这种心态比较纠结复杂。


(未完,全文共14554字,当前显示127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