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论述
一、邓小平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
(一)时代背景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跟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步伐,抓机遇谋发展。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
2、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任务繁重而紧迫,唯一正确的办法就是走群众路线。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听取群众的呼声,拨乱反正,解决群众中待解决的问题。
4、改革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首先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逐步奔向小康社会。
邓小平。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是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十三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5、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生产力的发展,个别领导干部腐败日益加剧:干部搞特殊化必然脱离群众。邓小平《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二)基本要点
1、一个革命的政党,就怕听不到群众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
邓小平“党内和人民群众中,肯动脑筋、肯想问题的人愈多,对我们的事业就愈有利。”
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3、一切以人民群众利益做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
4、是否有助于人民富裕幸福的“三个有利于”是判断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5、领导不是自封的,要看群众承认不承认,批准不批准。
6、我相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
7、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
8、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
(三)重大决策和活动
1、要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2、满足群众的需要,推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把握两个大局,实现两个转变,实施“先富带后富”,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二、江泽民同志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
(一)时代背景
1、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西方资本主义有所发展、苏东剧变、改革进入深水区、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
2、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引起了我们党对于执政问题的深入思考,苏东剧变、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失去了执政地位。
如何执政。党的态度。第一,必须坚持我们党的执政地位。第二,必须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3、我们党的执政角色和执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两个“成为”,提出“三个代表”。
(二)基本要点
1、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
江泽民,1994,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讲话。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兼顾两个方面。第一,首先应当考虑和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同时又必须体现和兼顾好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具体利益。
3、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人民群众
“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最根本因素。”
4、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把教育群众同造福群众结合起来,把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同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和权益诉求结合起来,这是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和重要方法。
5、密切联系群众的关键是要为群众办事。
6、群众路线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三)重大决策与活动
1、把“三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统筹城乡发展。
2、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江泽民“要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要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4、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
(未完,全文共13641字,当前显示147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